本文源自 微信公衆號“投中網”。

再一次,KKR(KKR.US)打破了自己創下的募資紀錄。

近期,KKR在2020年Q3財報中透露稱,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亞洲四期基金(KKRAsian Fund IV)基金規模已超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0億元),超過此前媒體報道中“KKR亞洲四期基金計劃募資125億美元”的預期,實現超募。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Q2財報中,KKR就已宣佈該基金的階段性募資成果:截至2020年7月,KKR亞洲四期基金已募集107億美元,成爲亞洲史上最大的一隻PE基金。

時至今日,在Q3再增23億美元后,KKR亞洲四期基金仍未宣佈關賬。這意味着,亞洲史上最大PE基金的募資神話有可能還將繼續。

作爲全球歷史最悠久的PE機構之一,KKR的創立一度被認爲是PE出現的標誌。這一次,手握850億元,“華爾街收購之王”KKR決心重倉亞洲。

管理規模首超1.5萬億

KKR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資產管理規模已高達23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3萬億元),增長12%。這也是自KKR成立起,其資產管理規模首超1.5萬億元。

KKR對此表示,“本季度內KKR的管理規模增長主要歸因於:第一,我們的私人市場和公共市場投資組合的價值增值;第二,我們通過亞洲私人股本、實物資產和私人信貸戰略籌集到了新資本。其中,部分增長已被我們私募股權和私人信貸投資組合中的有限合夥人分配,以及戰略合作伙伴管理的基金贖回所抵消。”

就募資而言,僅在2020年Q3單季度內,KKR新籌集的資金便超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8億元)。

2020年8月,KKR在2020年Q2財報中宣佈,截至2020年7月,KKR亞洲四期基金規模已高達107億美元。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該數額已超過高瓴資本四期基金(Hillhouse FundIV)在2018年創下的106億美元募資紀錄。

亞洲史上最大的一隻PE基金,由此誕生。

時隔3個月,KKR在2020年Q3財報表示,單季度內,其亞洲四期基金繼續狂攬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實現超募,目前總規模已超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0億元)。此般募資神話也爲未來亞洲PE基金的成長性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目前,KKR的業務已拓展到PE投資、能源、基礎設施、房地產和信貸等多元領域。但是,PE始終爲KKR的業務重心所在,其公允價值(Fair Value)在KKR總體業務的佔比高達71%。

華爾街併購之王:Q3總營收超10億美元

整體來看,2020年Q3,KKR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財報顯示,KKR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單季度和三季度的稅後可分配每股收益分別爲0.48美元和1.28美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均高出4%。與2019年同期相比,KKR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單季度和三季度的可分配經營收益分別增長13%和9%。

2020年Q3內,KKR的總營收達10.68億美元。與其他主流PE類似,KKR的營收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管理費(Management Fees)和投資收益(Carried Interest)。

其中,KKR在2020年Q3的投資收益達2.2億美元,在總收入中佔比爲20%,相較於Q2的40%佔比明顯下滑。本季度內,KKR的營收主要來源依舊爲管理費收入(3.6億美元)。

成立44年來,KKR堅守自己的投資原則,在實踐中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獲利方式。

1980年代,KKR首創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即MBO),即在收購後賦予目標公司管理層極大的自主權,通過股權激勵團隊創造業績。此後,KKR不斷拓展賽道,在全世界範圍內出手頻頻。

截至目前,這個以槓桿收購(LBO)和管理層收購(MBO)聞名的巨頭共管理着17只PE及成長性基金。

對於其一以貫之的投資準則,KKR曾表示,最好的投資機構並非是在市場最熱的時候表現出彩,而是即使在市場差的時候仍能獲得穩定回報。

重倉亞洲:加入“社區團購混戰”

重倉亞洲,是KKR亞洲史上最大PE基金超募後,向全球市場釋放的信號。

實際上,一直以來,KKR都是亞洲地區最活躍的海外PE之一。

2005年,KKR在中國香港建立辦公室,邁出了進入亞洲市場的步伐。截至目前,KKR在亞洲共有五隻基金:首支亞洲基金、亞洲二期基金、亞洲三期基金、亞洲四期基金及中國成長基金,資金規模分別爲40億美元、60億美元、93億美元、130億美元和10億美元。

KKR在亞洲最近的一次“大手筆”出手,發生在中國。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7月,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完成C+輪融資,金額約8億美元,KKR領投,騰訊(00700)、紅杉中國、天一資本等跟投。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月,KKR就曾獨家投資興盛優選,投資額達2億美元。

當下,社區團購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度可謂無人能及。

不僅阿里(09988)、美團(03690)、滴滴、拼多多(PDD.US)等巨頭持續加碼,近期,連退居幕後的劉強東也準備親自下場帶隊,參與到這一場“賣菜”之戰中。

很快,戰火在中國各個城市間蔓延開來:搶人、搶店、搶貨、地推、掃街、掃樓……玩家們一刻也不敢停歇。短短數月,就已有近百億資金湧入,爭奪這一塊誘惑力驚人的蛋糕。

社區團購並不算“新鮮事物”。2018年,社區團購就已逐漸走紅:那一年,近10個項目在3個月內便斬獲約30億元融資。但是,好景不長,松鼠拼拼、鄰鄰壹、你我您等明星項目,都未能挨至2020年的暖冬。

如今看來,社區團購的回暖已勢不可擋。艾媒諮詢發佈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受衛生事件影響,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

KKR,則在社區團購這個千億市場爆發之際,火速入局。一年內連投興盛優選兩輪,這隻華爾街巨鱷也在押注或將席捲於三四線城市的那場春天。

實際上,即使在中國A股市場的低潮期,KKR也曾精準出手買進海爾(01169)、聖農發展,近年又投出了“當紅炸子雞”字節跳動和火花思維等。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內,KKR在中國的已投項目數量達34例,覆蓋賽道包括消費、互聯網、醫療、教育、農業等。

對於中國市場,KKR聯合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瑟夫·貝(Joseph Bae)曾表示,未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會迎來極大增長。爲此,KKR希望把公司在美國的所有產品線都帶到中國來。

根據約瑟夫·貝的描繪,10年後,“KKR在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不會小於在北美的資產管理業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