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少便捷。如今,出入小區不再僅僅依賴門禁卡,刷刷人臉就能輕鬆出入小區。這樣解放雙手的高科技,是否真的足夠安全?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惠州江北CBD的某小區看到,該小區出入口以及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都設置了人臉識別機器,業主只要站在指定的位置,通過人臉識別機器,刷刷自己的臉,就能輕鬆進入小區。該小區物業公司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售樓時,人臉識別技術的門禁系統作爲一大亮點,就被不少用戶看中了。目前,該人臉識別系統已經投入使用三年,因爲其便利性得到了不少住戶的支持。

小區物業公司項目負責人 王宗軍:我們這邊支持的業主還是比較多的,應該說在99%以上。比如說網購,兩個手都提東西的時候,用人臉識別的話就比較方便,再一個就是老人和小孩沒有智能手機或者是經常忘帶鑰匙,那麼刷臉的話也是會比較方便

該小區業主通過APP註冊人臉識別信息,由物業中心審覈通過後,就可以通過刷臉進出小區了。目前後臺已經收集了三百多名住戶的人臉信息。那麼這些人臉數據的安全性有沒有保障呢?該項目負責人也給出了回答。

小區物業公司項目負責人 王宗軍:我們這個數據僅限於我們小區開這個門禁用,另外它的數據是和阿里雲合作的,它的保密性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同時我們註冊的時候會有一個許可協議,這個數據只用在我們小區門禁系統之上。

據瞭解,小區內部分不願意提供人臉信息的住戶,大多是高級白領,他們更注重個人信息。爲此,針對這些業主,物業方面表示不會強制要求使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會提供刷門禁卡等多種進出小區方式,由業主自由選擇。

近日,《杭州市物業管理 條例(修訂草案)》擬規定,物業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這一做法值得學習借鑑。律師認爲,業主有選擇“不賞臉”的權利,小區也要進行充分有效的信息告知,並向業主提供多種門禁方式,尊重業主的選擇權。

廣東卓凡(仲愷)律師事務所律師 餘安平:總之一條,業主要把他的自由選擇性放在第一位,物業公司不能爲了方便自己,而通過一種“技術懶漢”的方式來損害業主的利益,甚至是剝奪業主的選擇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