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美睿健康公衆號,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要高於其它病因。在2015年,預計有177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的31%。在所有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預計有740萬人死於冠心病,有670萬人死於中風。在所有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75%以上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

一、什麼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臟和血管出現的各種症狀,包括:

  • 冠心病——心肌供血血管疾病

  • 腦血管疾病——大腦供血血管疾病

  • 外周動脈疾病——四肢供血血管疾病

  • 風溼性心臟病——因鏈球菌引發的風溼熱損傷了心肌和心臟瓣膜

  • 先天性心臟病——出生時心臟結構發育異常

  • 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腿靜脈堵塞(可消除)並向心髒和肺部轉移。

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通常屬於非常嚴重的疾病,主要是因爲血管堵塞,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所導致的。最常見的情況是心臟和大腦供血的血管內壁出現脂肪累積。大腦血管出血或血管阻塞也會引發中風。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通常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如使用菸草,不健康飲食和肥胖,身體活動不足,不健康飲酒,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

二、哪些風險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導致心臟疾病和中風最重要的行爲風險因素有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吸菸和不健康飲酒。自身風險因素表現爲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超重和肥胖。而這些“自身因素”可以在初級保健機構進行測量確定,如果表現出上述特徵,即表明患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和其它併發症的風險升高。

停止使用菸草,減少飲食中鹽的用量,多喫水果和蔬菜,定期鍛鍊,避免不健康飲酒,這些方法都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的藥物治療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很有必要。制定健康計劃,營造良好環境,讓人們能做出健康選擇,對鼓勵人們養成並保持健康行爲至關重要。

還有很多其它根本性因素可致使人們患心血管疾病。即一系列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改變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決定性因素包括貧困,壓力和遺傳因素。

三、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常見症狀?

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症狀

通常,潛在血管疾病並沒有症狀。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初期警示。

心臟病的症狀包括:

  • 胸腔中部疼痛或不適

  • 手臂,左肩,肘部,下頜或背部疼痛或不適。

此外,病人可能會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感覺噁心或嘔吐,頭暈或昏厥,出冷汗和麪色蒼白。女性更容易出現呼吸短促,噁心,嘔吐,背部或下頜疼痛。

中風最常見的症狀是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無力,通常在身體一側。其他症狀包括突然發作:

  • 面部、四肢麻木,特別是發生在身體一側

  • 言語混亂、說話困難或理解困難

  • 單眼或雙眼視力下降

  • 行走困難,頭暈,沒有協調能力或平衡能力

  • 原因不明的嚴重頭痛

  • 暈厥或無意識

出現以上症狀的人應立即就醫。

四、什麼是風溼性心臟病?

風溼性心臟病是由風溼熱引起的炎症和疤痕引起的心臟瓣膜和心臟肌肉受到損害而引起的。風溼熱是由身體對鏈球菌感染的異常反應引起的,通常由兒童咽喉炎或扁桃體炎開始。

受風溼熱影響最多的兒童主要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普遍貧困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與風溼性心臟病相關。

風溼性心臟病的症狀 風溼性心臟病的症狀包括:呼吸短促,疲勞,心率失常,胸痛和暈厥。 風溼熱的症狀包括:發熱,關節疼痛和腫脹,噁心,胃痙攣和嘔吐。

五、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世衛組織(WHO)爲預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而確定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干預措施,即使在低資源環境下也是可行的。他們包括兩種類型的干預措施:集體的和個體的,建議聯合使用,能最大化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帶來的負擔。

用於減少廣泛人羣心血管疾病負擔干預措施的示例如下:

  • 全面控煙措施

  • 採取徵稅措施,減少人們對高脂肪,高糖,高鹽食物的攝入量

  • 修建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增加人們的活動量

  • 採取措施減少人們不健康飲酒的習慣

  • 爲學生提供健康飲食

在個人層面上,爲了預防第一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個人保健干預措施必須針對那些心血管風險高的人,或那些單一危險因素水平高於傳統閾值的人羣,如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前者的方法比後者更具成本效益,並有可能大幅度減少心血管發生。這種方法在低資源環境的初級保健中是可行的,包括非醫生保健工作者。

對於那些患有如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而言,需要使用以下藥物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 阿司匹林

  • β—受體阻滯藥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 他汀類藥物

這些干預措施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是獨立的,但當與戒菸一起使用時,可以預防近75%的複發性血管疾病發生。目前,在執行這些干預措施方面,尤其是初級醫療保健水平方面存在重大差距。

此外,有時候會需要進行費用高昂的外科手術來治療心血管疾病。這些手術包括:

  • 冠狀動脈搭橋

  • 球囊血管成形術(採用經皮穿刺的方法,將帶導管的球囊置於血管狹窄處進行擴張成形的微創技術。)

  • 心臟瓣膜置換術

  • 心臟移植

  • 人造心臟手術

治療一些心血管疾病時會用到醫療器械。這些設備包括起搏器,人工心臟瓣膜,心臟缺口補片。

原文出處: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7/e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