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克山縣牢固樹立“人才強縣”戰略,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積極打好人才“組合拳”,把有能力的鄉土人才挖掘出來,把有潛力的鄉土產業打造出來,讓鄉土人才成爲鄉村振興的“金種子”。

政策引導 爲鄉土人才發揮作用注射強心劑

克山縣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實施書記、縣長“雙組長制”抓人才工作機制,將鄉土人才開發列爲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有用即是人才、人才就在身邊”“鄉土人才是鄉村振興最爲寶貴的人才資源”,反映出克山縣鮮明的人才理念。爲了鼓勵那些懂農業、愛農村,能夠帶領羣衆致富、發展鄉村產業的人才幹事創業積極性,克山縣把鄉土人才納入人才工作體系,先後制定下發了《克山縣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克山縣利用村級資源吸引人才創業實施方案》《克山縣“返鄉創業到村入職”工作指導意見》《克山縣“鄉聘村用”招聘實施方案》《特崗農技員聘用辦法》,在爲農村招攬人才中,規劃實施“引纔到村”“鄉聘村用”等重大選才工程,建立鄉級“人才池”,積極推動農村人才評價機制變革,破除唯學歷、唯資歷等傾向,樹立實踐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全縣尊重人才、重視人才、鼓勵創業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

2020年,克山縣通過公開選聘,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把能帶動羣衆致富的鄉村產業發展緊缺人才選撥出來,一批優秀鄉土人才脫穎而出。截至目前,引纔到村選拔人才54人,平均年齡35.6歲,高中(中專)以上學歷25人;其中從事種植、飼料加工、釀酒、物流行業的返鄉創業人才10人,預計投資額690萬元;到村擔任社主任、黨建員、村主任助理等職務的人才44人。通過“鄉聘村用”招錄22人,結合專業特點,定向分配到村任職,進一步充實農村電子商務、果蔬種植、規模養殖等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有效提升村級人才隊伍素質,梯次培養儲備村級人才,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本領引導 爲鄉土人才發揮作用喫上定心丸

哪裏的鄉土人才多,鄉土人才的作用發揮得好,哪裏的鄉村經濟發展就快,農民增收就有了重要支撐。爲切實加強對鄉土人才的培育,提高鄉土人才的知識素養與技能,克山縣制定出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方案》,並積極對接各大高校,大力培育鄉土人才。

一是強化培訓培育人才。採取線上培訓與線下實訓相結合的方式,圍繞經營管理、黑土保護、智慧農業、疫病防控、特色種養殖等先進農技,加大致富帶頭人、農業經理人、新型農民等人才培訓力度。向華鄉王雲峯通過參加培訓,闖出穀物釀酒、小米精包裝銷售、笨榨豆油銷售的致富之路。年初以來,進行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1142人,培訓職業農民500人,舉辦勞動和技能競賽17次,共計2536人蔘加。二是院縣共建培育人才。加強院縣共建,與國家工程院院士合作,創建黑土保護院士工作站,與上海市農科院、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農大、八一農大等7家院校合作,構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支撐體系,每年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餘人、創新型和專業性人才500餘人,提供實習崗位30個。三是崗位鍛鍊培育人才。充分發揮農民實訓“雙創”基地作用,依託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創辦精源農業、華創亞麻、一磨到底等優秀創業團隊11家。雙河鎮護心村薛喜峯創立精源農業公司,開展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推動農產品互聯網銷售體系建設。同時,充分發揮特殊崗位作用,公開招聘特崗農技員5人,河南鄉二河村特崗農技員劉濤,通過2年的崗位鍛鍊,成爲二河村黨組織書記,帶領135戶農戶發展菜園經濟,畝均增收8000元左右。

服務引導 爲鄉土人才發揮作用架起連心橋

克山縣着力創新管理與服務保障機制,逐步打造鄉土人才實幹創業的良好環境,爲鄉村人才、致富能手在發展、幫扶、指導過程中提供引導和政策扶持,最大限度的發揮鄉土人才對當地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將人才活力轉化爲帶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一是黨建引領服務人才。堅持黨管人才的基本原則,擇優把鄉土人才發展成黨員,培養成產業帶頭人、村級後備幹部,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社會尊重和社會榮譽的同時,解決勞動力就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西河鎮西河村副書記周涵雪,在鄉村垃圾治理、蚯蚓養殖等方面成績突出,被公開選拔納入事業編制,極大地激發了鄉村人才積極投身到農業農村事業發展中來的熱情。二是機制保障服務人才。出臺了《克山縣利用村級資源吸引人才創業優惠政策》等相關文件,對鄉土人才創新創業予以傾斜和支持,在涉農項目優先投入、財政稅收優惠、擔保貸款融資、經營收益保險、創業創新補貼、創業培訓支持、崗位政治待遇等10個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和獎勵,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三是優化環境服務人才。堅持基礎環境與營商環境雙向發力,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各類服務設施,打造宜居宜業的優美鄉村環境,吸引人才紮根農村。

典型引導 爲鄉土人才發揮作用拓寬創業路

大力扶持和培樹鄉土人才先進典型,更好地發揮好鄉土人才在脫貧攻堅和產業帶動工作中的引領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更多鄉土人才以家門口“創業”帶動家門口“就業”,實現“用好一位人才、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強勁動能。

一是擦亮返鄉創業典型的“金字招牌”。建立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庫,挖掘鄉賢資源壯大鄉賢隊伍,分類歸檔、動態管理。採取定期溝通、親情感動、資源吸引、政策支持等方式,大力吸引優秀民營企業家、技術骨幹、復轉軍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畢業大學生等優秀人才返鄉創業。雙河鎮民營企業家王長錄作爲克山縣第一批返鄉創業人才,他在2014年創辦了長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他不斷探索有機甜玉米種植新方法、新技術,並且通過現場教學、入戶指導等方式,將自己掌握的技術教給其他種植戶,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種植甜玉米。今年企業完成加工玉米原料10000噸,生產甜玉米粒4000噸,帶動本村及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72人。像王長錄這樣,回鄉創業辦實體企業的人才有19人,他們已成爲全縣15個鄉鎮中經營型鄉土人才的領跑者。

二是發揮脫貧攻堅典型的帶動作用。讓羣衆知曉鄉土人才,認可鄉土人才,讓鄉土人才用自己的本事帶動羣衆脫貧致富。西河鎮和平村三社“天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海霞,在縣駐村辦和市新聞傳媒中心駐村工作隊的扶持下,成立“扶貧車間”,進行粘豆包的生產、加工,扶貧車間今年所產粘豆包預計銷售3000斤以上,駐村工作隊幫忙銷售,與市“三全宴”美食城達成協議,形成產銷聯合體模式。一冬天下來,扶貧車間20多名婦女每人能掙3000多元錢,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全縣122個村黨組織在轄區範圍內積極推薦,累計推薦種植、養殖、加工、電商等各類鄉土人才157名,創辦領辦加工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29家。

三是激發“土專家”典型大展身手。克山縣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把人才工作與主導產業品牌需求結合起來,依託馬鈴薯產業,加大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爲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雙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國志是馬鈴薯專業化種植的土專家,廣東雲鷹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落地後,雙鑫合作社憑藉多年的種植經驗,與雲鷹集團簽下訂單後,在雲鷹集團馬鈴薯種植專業團隊的指導下,全面引進雲鷹栽培模式,進行加工原料薯的高標準規模化種植。今年雖然兩次颱風相繼過境,但對楊國志經營的馬鈴薯地塊卻未造成影響,畝產仍保持3.6噸,每畝純利潤可達1500元以上,合作社帶動26戶農戶獲得務工收入42萬元。

來源:魅力克山

編輯:王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