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魚友分享觀賞魚日常管理全攻略,漲姿勢啦!~

剛開始養觀賞魚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驗。買回魚放到魚缸裏,剛開始幾天一切都不壞。沒幾天只見水也渾了,魚也打了蔫。一打聽才知道魚病了,“什麼?魚還會得病?”半信半疑之下又是請醫又是喂藥。錢包大拉一頓肚子。

時間也花了不少,頭髮都可能白了幾根。終於,魚兒一條不剩。一咬牙再買幾條。又好了幾天,然後又病,再治,再死,再買,週而復始。不知不覺陷入一個怪圈。最後大有不會給魚治病的養魚人不是好養魚人的感覺。哈哈。想一想我說錯了沒?

這是初學者的毛病。大家都會犯。不稀奇。稀奇的是有的人無法自拔。陷入到魚醫生的怪圈裏出不來了。認爲養魚就是不斷的給魚治病。

其實 養魚和養孩子一樣,重要的不是給它們治病,而是如何不讓它們得病。也就是防病。得過病的魚隨它恢復得怎樣都會有小小缺陷,使其觀賞價值打打折扣。而且,你的愛魚總是病殃殃的向你打招呼,我想你的心情也好不起來。對吧。

那麼 怎樣才能讓魚不得病呢?最重要的就是要養水。也就是要養好水族箱裏的水文環境。至少要讓你的水族箱裏的魚、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養分、有害化合物之間達到某種平衡。如果是水草箱的話還要加上水生植物在水文環境中的作用。

水族箱裏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而有害的化合物質就是水中產生的各種無機鹽份象磷酸鹽、亞硝酸鹽等等對魚會產生危害的物質。另外,長期投餵從自然界捕獲的活餌(象水蝨、絲蚯蚓、血蟲等等)餵養觀賞魚的朋友,在餵食的時候會在不經意間帶進一些對魚有害的生物和病原體(象魚蝨、貓頭蝨、病毒等等)這些基本上就是水族箱養殖的觀賞魚致病的主要原因了。

和自然界的河流湖泊相比水族箱的要小得多,被隔離的程度也高些。自然界的水流動性高,也就使那裏的各類有害鹽分會很快的隨水流沖走,而且自然界水域中大量各種元素也會中和掉一部分有害的鹽分。自然界的水體寬也就使魚兒的活動範圍大,加上了爲生存不得不終日爲食物奔波和躲避掠食者的攻擊。感染病源和被有害生物侵害的機會就會小很多。那麼針對這樣幾點我們就可以訂下防病的方法:

一、 水族箱要大魚要少。也就是養魚的密度要相對小一些每公升水養1cm的魚,這個的養殖密度是很多前輩總結出的經驗大家不可不知也。你大可以再將密度放低一點也不是不可以嗎。

二、 過濾器的安排。有的朋友剛開始養魚的時候會只買一個空氣泵。認爲水中缺氧了就打打氣,水渾了就換水。買不買過濾器無所謂。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我們在七彩的豢養之器材篇裏講過,現在意義的過濾裝置是指的生化過濾。不再是簡單的將水中的雜質去掉。而是建立一個良好的以微生物來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質的循環系統來改善水文環境的方法。屬不可不準備的系統。以我的經驗來看, 過濾通道的落差應該做大一點,長一點。第一道用粗濾棉濾除雜質,再經過生化濾棉、生化球或者是陶瓷環等硝化細菌附着基的過濾,讓它們上面附着的硝化細菌發揮作用。再經過活性炭的過濾去除氯、鎘等有害元素。最後再經過一道濾棉的過濾回到水族箱裏。這種過濾環節是我養魚的經驗。因爲,爲了省錢我一般不用成品過濾器,而是自己組建過濾裝置。這樣會便宜很多。

三、 水流的速度要高一點。這一點要根據魚的品種而定。你養的是文水甚至是不動的水裏出產的魚你總不能用大水去衝它們吧?這裏是指的在其能承受的水流上儘量的將循環水流搞大一點。以模擬自然的水流狀況。

四、 懶人不能養魚。 養魚的人必須養成良好的每日監視檢查水質和魚的生活狀況的習慣。這項工作很枯燥。但你必須得這樣做。仔細檢查水的酸鹼度、亞硝酸鹽的含量等水文指標。觀察魚的身體上有無異狀。魚的形態和動作有無不妥。在初期發現魚是否染病並防止傳染。每天堅持觀察,並且最好是做一下觀察日記是有必要的。

五、 堅持每三到七天換一部分水。老水固然是養好魚的關鍵,新水對魚及水草的新陳代謝的刺激作用卻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 餌料的控制和消毒。這一點對投餵天然活餌的朋友們極爲重要。當然在做好消毒和漂洗後少量餵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消毒和漂洗的工作一定有做到很好纔行。

▲來源:21CN生活頻道、 華夏經緯網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寵派養花大全lord,圖文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