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峯時期的約5000家,我們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一個公開論壇稱。

這意味着P2P行業在中國game over,這個盛極一時的產物整個生命週期僅僅十餘年。

P2P最早2006年在中國誕生,2012年、2013年全線擴張,到2015年後三年的瘋狂擴張,全國網貸機構高峯時期約5000家,到2018年平臺陸續暴雷整頓,到如今11月底已全部清零。

從1到0,事實證明,誰都沒能活下來。極少數的平臺儘早着手轉型,或還有一線生機,但只有1%的平臺清零網貸業務並完成了轉型,只有少量平臺依靠股東強大實力才能生存。大多數平臺接連暴雷或清退,廣大投資者的錢打了水漂。

這幾年可謂是哀聲哉道,每倒下一個平臺都意味着一羣投資者的家庭支離破碎,經歷了這幾年的至暗時刻,如今所有平臺清零,再也沒有P2P。

互聯網金融正在迎來一輪大整治,P2P實際上就是一個騙局,將高利貸裝扮上互聯網的外衣,放高利貸的人自己沒什麼資本金,出現壞賬賴賬最後就走向崩潰或跑路

另外網貸助長了超前消費主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陷入債務問題。中國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羣中近半數都是90後,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雖然貸款的路徑、目的各不相同,但結局都異曲同工。無論5萬、10萬還是30萬,對於年輕人來說,欠債後背負的壓力都如大山一般沉重。

如今,P2P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它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盛極一時,逐漸衰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