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雲南騰衝舉行的全國冰球錦標賽男子組的比賽,引人注目的除了國家集訓隊球員雲集的哈爾濱隊、齊齊哈爾隊和北京體育職業學院隊,還有兩支平均年齡僅有16歲的“學生軍團”——北京隊和上海隊。

北京隊大部分隊員都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參加全國錦標賽,一方面給球隊帶來了難得的比賽機會,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北京隊球員黃騰赫在比賽中射門。圖/新華社

近些年,北京市通過中小學生俱樂部聯賽和校際聯賽兩項賽事,使得中小學生冰球蓬勃發展起來。但是當孩子們初中畢業後進入高中,鑑於高考升學的壓力,能夠堅持繼續打球的孩子數量急劇減少。“我們這支隊伍的孩子都是邊學習邊打球,能堅持下來確實很困難。他們分散在不同的學校,學校安排的時間不同、功課不一樣,能協調出一起訓練的時間十分不容易。”北京市冰球協會常務副祕書長邢隺說。

2019年,這支隊伍裏的大部分學生前往美國長島進行了一年的學習和訓練,平時在當地高中學習,課餘時間參加訓練,週末與當地和周邊的高中球隊進行比賽,一年打了四、五十場球,“這個進步是非常明顯的。”邢隺說,“爲什麼說要體教融合纔能有發展呢?像美國那樣,大學生體育聯賽非常有規模,孩子們無論在學習上還是訓練上都有上升通道,所以他們的體育有廣泛的基礎。我們現在在同年齡段找不到對手,只能參加成年組的比賽,其實打這樣的比賽並不適合我們,很容易受傷。今年十一期間我們找哈爾濱、齊齊哈爾的青年隊打了幾場比賽,比賽前我們還得跟對方商量,我們的隊員上午得上網課,只能下午比賽,孩子們上完課做完作業再打比賽,儘管十分辛苦,但是都很珍惜這樣的比賽機會。”

北京隊與哈爾濱隊在比賽中。圖/新華社

曾代表U18國家隊參加比賽的北京隊隊員朱啓彰已經參加了幾屆全國冰球錦標賽,今年疫情時參加高考,如今在國際關係學院就讀。他說冰球不僅給了他強健的體魄,而且讓他更加懂得時間管理,提高專注力。一邊讀書一邊訓練,朱啓彰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節奏。“學習的時間還是挺多的,課間就能把作業做了。”朱啓彰說,“因爲我從小就明白,我的學習不能扔下,冰球也是我喜愛的運動,我必須把兩樣都做好。”參加U18國家隊集訓40天,隊友休息時,朱啓彰還要自己補課,“我發現我球打得好的時候,成績也會特別好。那次集訓結束回去參加考試,是我高中時考得很好的一次。”

上海隊隊員多是上海名校的“學霸”,賽事第二天,上海隊是下午4點的比賽,上午領隊邱劍虹去“查房”,發現隊員們全都在上網課,中午還在趕作業。“平時也是這樣,這些孩子學習都不錯,家長們也反映,凡是有冰球訓練的那一天,作業做得都特別快。”邱劍虹說。上海隊冬季項目相比於北方起步晚,冰場少,可供孩子們訓練的場地和冰時都十分有限,每週訓練三次,多數安排在晚上。“上海冰場少,我們每次訓練只能有1個半小時,家長們都很支持,浦東浦西來回跑,都沒有怨言。有一名隊員今天下午有一個很重要的考試,他會坐今天最晚一趟航班過來,參加後面的比賽。”說起家長的支持,邱劍虹十分感慨,“昨天比賽沒有直播,我們的家長自己在場邊架了機位,爲沒能過來觀戰的家長進行直播。”

參加全國錦標賽,上海隊與北京隊一樣,都是爲了讓隊員們開闊眼界,在比賽中成長。“沒有成績任務,孩子們只要有比賽,就可開心了。”邱劍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