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亮相。自2018年8月8日面向全球徵集,經過405天等待,“冰墩墩”與“雪容融”最終從5816件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兩個吉祥物連接傳統與未來,融合體育與文化,體現繼承與創新,是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完美結合。

“冰墩墩”的設計團隊來自廣州美術學院。正如該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所講:“越是沒見過冰雪的孩子,對冰雪的嚮往和想象力反而會超過那些對冰雪司空見慣的人。”

從接到任務到投稿截止日只有21天,作爲南方美術學院的代表,廣州美術學院校長李勁堃和黨委書記謝昌晶同時表示,要舉全校之力來完成這個任務。曹雪多年的搭檔劉平雲此時因攻讀博士學位辭去了學校的職務,因爲這個任務也被徵召回來。兩人再度聯手,在學校的支持下,迅速組成了一個十多人的設計團隊。

雖然時間緊,任務急,團隊還是很快制定出設計方案,按照“神話人物”“珍稀動物”“傳統元素”等不同領域分工,用19天設計出包括後來問鼎的“冰糖葫蘆”在內的16套方案,按時完成了投稿。最終的評選結果,在入選的10套方案中,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團隊有3套方案。

去年2月至9月,團隊共對設計稿進行了21次大修改,小修小改不計其數。劉平雲回憶,那時平均每個月會有3次修改,3至5天是高強度的修改稿件,從造型,到平面、三維、表情、周邊都要進行一套整體修改,有時甚至是主題顛覆性的修改。從老虎,到麋鹿,到兔子,最後到熊貓,都是經過不斷地討論和試探。

“這同我們以前接到的任務不一樣。”劉平雲說,“我們之前或是定向設計,或是參加競標,我們明確知道對方的要求,也瞭解我們的對手。這次,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設計才能令人滿意,也不知道還有哪些團隊進行着與我們一樣的工作。”談起修改經歷,劉平雲對那時忐忑又期待的“折磨”仍歷歷在目。每次高強度修改後,就是2至5天看似悠閒平靜卻心潮起伏的日子。“電話響了,說明我們這次又過關了,還能繼續留在這個項目裏。電話不響,說明我們出局了。每次都有‘命懸一線’的感覺。”劉平雲說。

部分設計團隊在冬奧組委合影

由於設計任務的特殊性及時間的緊迫性,團隊成員從接到任務就不再有節假日,對家人也要保密。曹雪放棄了春節探望父母;劉平雲往返在完成學業和完成設計任務的路途中,幾個月瘦了20斤;葉梓琪是位新晉“奶爸”,一邊忙於爲吉祥物建模,一邊承擔着照顧寶寶的任務;團隊成員常常是熬到後半夜才覺得肚子餓了,打電話叫外賣時才發現周邊的飯館早已打烊……

當憨態可掬又充滿科技感的“冰墩墩”正式亮相前,它身後的設計團隊早已熱淚盈眶。談到設計理念被最終認可,曹雪說:“未來,很多設計項目可能都不是傳統的,不是對一個專業一個領域熟悉的設計師就能獨立完成的,需要不同類型設計師的配合,我們這次正是發揮了團隊優勢。”

儘管設計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任務已結束,但冬奧會帶來的影響並沒有在廣州美術學院消散。去年10月27日,廣州美術學院冬奧視覺文化設計中心成立,以“冰墩墩”相關衍生設計和文化研究爲切入點,參與更多的冬奧文化課題研究、冬奧相關活動,爲廣美積累更多豐厚的奧運遺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