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渭南文博讲堂”之文物鉴赏系列讲座第一课正式开讲。记者 唐双燕 摄

陕西网讯(记者唐双燕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文物与文物鉴赏相关知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12月11日下午,由渭南市博物馆联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精心策划的“渭南文博讲堂”之文物鉴赏系列讲座第一课正式开讲。

此次讲座由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尹夏清主讲,主题为《文物与文物鉴赏》。渭南市博物馆馆长隋晓会主持,渭南市博物馆理事长崔晓民,渭南市博物馆理事、临渭区政协副主席、民进临渭区委主委权佩亮,渭南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国栋,渭南师范学院部分师生,渭南部分文博单位代表,市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志愿者代表和市文博爱好者等百余人聆听讲座。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此次讲课,尹夏清教授结合长期从事文物研究与鉴定的丰富经验,从文物的概念、文物鉴定、文物的认定与定级、陕西珍贵文物鉴赏等七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文物”二字的深厚内涵。课堂上气氛活跃,尹夏清教授以各时期珍贵文物图片为例,采取互动方式将听众引入文物殿堂,并就青铜器铸造工艺、文物鉴赏推荐书目等方面问题进行回答,让听众对文物鉴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场掌声如潮。

馆长隋晓会在总结中讲到,第一课的开讲对后续系列课程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尹教授娓娓道来中足见鉴赏功底,背后是其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心血与汗水,她用潜心研究与不悔坚守传达着一种情怀和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所说,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当前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全体博物馆工作人员、广大文博爱好者要传承好这份家国情怀,做学问一定不能浅尝辄止,而要有下苦功夫作学术研究的实际行动,在学好文物鉴赏技术的同时做好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阐释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之以恒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据了解,“渭南文博讲堂”是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设立的公益性讲座平台,近两年举办的数场讲座均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此次文物鉴赏系列讲座共计推出15场次重量级讲座,内容涉及金属器、陶器、瓷器、玉器、石窟寺、石刻、书画等各文物门类的鉴定知识。活动自2020年12月11起至2021年4月9日,每周五14:30—17:30(2021年元旦和春节暂停)在渭南市博物馆西一楼报告厅举行,欢迎渭南全市文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前来听讲。

渭南市博物馆馆长隋晓会主持讲座。记者 唐双燕 摄

尹夏清教授正在讲解瓷器烧造方法——正烧与覆烧的区别。记者 唐双燕 摄

听众就青铜器铸造工艺方面问题进行现场提问。记者 唐双燕 摄

听众就文物鉴赏推荐书目方面问题进行现场提问。记者 唐双燕 摄

“渭南文博讲堂”之文物鉴赏系列讲座第一课——《文物与文物鉴赏》正式开讲。记者 唐双燕 摄

渭南市博物馆理事长崔晓民,馆长隋晓会,渭南市博物馆理事、临渭区政协副主席、民进临渭区委主委权佩亮,渭南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国栋,渭南师范学院部分师生,渭南部分文博单位代表,市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志愿者代表和市文博爱好者等百余人聆听讲座。记者 唐双燕 摄

“渭南文博讲堂”之文物鉴赏系列讲座第一课现场。记者 唐双燕 摄

此次文物鉴赏系列讲座共计推出15场次重量级讲座,内容涉及金属器、陶器、瓷器、玉器、石窟寺、石刻、书画等各文物门类的鉴定知识。记者 唐双燕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