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渭南文博講堂”之文物鑑賞系列講座第一課正式開講。記者 唐雙燕 攝

陝西網訊(記者唐雙燕爲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文物與文物鑑賞相關知識,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12月11日下午,由渭南市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精心策劃的“渭南文博講堂”之文物鑑賞系列講座第一課正式開講。

此次講座由西北大學教授、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尹夏清主講,主題爲《文物與文物鑑賞》。渭南市博物館館長隋曉會主持,渭南市博物館理事長崔曉民,渭南市博物館理事、臨渭區政協副主席、民進臨渭區委主委權佩亮,渭南市博物館副館長李國棟,渭南師範學院部分師生,渭南部分文博單位代表,市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志願者代表和市文博愛好者等百餘人聆聽講座。

文物是物化的歷史,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佐證。此次講課,尹夏清教授結合長期從事文物研究與鑑定的豐富經驗,從文物的概念、文物鑑定、文物的認定與定級、陝西珍貴文物鑑賞等七個方面系統闡述了“文物”二字的深厚內涵。課堂上氣氛活躍,尹夏清教授以各時期珍貴文物圖片爲例,採取互動方式將聽衆引入文物殿堂,並就青銅器鑄造工藝、文物鑑賞推薦書目等方面問題進行回答,讓聽衆對文物鑑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場掌聲如潮。

館長隋曉會在總結中講到,第一課的開講對後續系列課程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尹教授娓娓道來中足見鑒賞功底,背後是其多年從事考古研究的心血與汗水,她用潛心研究與不悔堅守傳達着一種情懷和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9月28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所說,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瞭解中國歷史、瞭解中華民族精神。當前我國古代歷史還有許多未知領域,考古工作任重道遠,全體博物館工作人員、廣大文博愛好者要傳承好這份家國情懷,做學問一定不能淺嘗輒止,而要有下苦功夫作學術研究的實際行動,在學好文物鑑賞技術的同時做好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闡釋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持之以恆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據瞭解,“渭南文博講堂”是渭南市博物館(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設立的公益性講座平臺,近兩年舉辦的數場講座均得到了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此次文物鑑賞系列講座共計推出15場次重量級講座,內容涉及金屬器、陶器、瓷器、玉器、石窟寺、石刻、書畫等各文物門類的鑑定知識。活動自2020年12月11起至2021年4月9日,每週五14:30—17:30(2021年元旦和春節暫停)在渭南市博物館西一樓報告廳舉行,歡迎渭南全市文博單位工作人員和社會公衆前來聽講。

渭南市博物館館長隋曉會主持講座。記者 唐雙燕 攝

尹夏清教授正在講解瓷器燒造方法——正燒與覆燒的區別。記者 唐雙燕 攝

聽衆就青銅器鑄造工藝方面問題進行現場提問。記者 唐雙燕 攝

聽衆就文物鑑賞推薦書目方面問題進行現場提問。記者 唐雙燕 攝

“渭南文博講堂”之文物鑑賞系列講座第一課——《文物與文物鑑賞》正式開講。記者 唐雙燕 攝

渭南市博物館理事長崔曉民,館長隋曉會,渭南市博物館理事、臨渭區政協副主席、民進臨渭區委主委權佩亮,渭南市博物館副館長李國棟,渭南師範學院部分師生,渭南部分文博單位代表,市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志願者代表和市文博愛好者等百餘人聆聽講座。記者 唐雙燕 攝

“渭南文博講堂”之文物鑑賞系列講座第一課現場。記者 唐雙燕 攝

此次文物鑑賞系列講座共計推出15場次重量級講座,內容涉及金屬器、陶器、瓷器、玉器、石窟寺、石刻、書畫等各文物門類的鑑定知識。記者 唐雙燕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