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全球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因爲疫情,整個世界都略顯頹廢,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需要一些成就、一些積極的信號給所有人帶來鼓舞,作爲最早走出疫情陰霾的國家,這樣的重任,毫無疑問,將由我們的偉大祖國來擔當。

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採樣、月軌對接、樣本轉移。12月6日6時許,38萬公里外的環月軌道,嫦娥五號上升器攜帶月壤樣品與軌返組合體完成了一次“教科書式的對接”,通過航天器上的鏡頭,人們可以從第一視角見證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這激動人心的瞬間。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隨後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據火箭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介紹,這是長征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這發火箭的整流罩在以前4.2米直徑整流罩基礎上又加高了900毫米,使火箭全箭總長達58米,並向智慧火箭發展方向作出進一步探索。

此外,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進入新時代,勢頭更盛。無論嫦娥五號登月、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還是量子計算研究的巨大突破,都讓我們無比振奮。

偉大的成就一朝耀世,其背後是無數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的奮進和堅守。成功固然值得喜悅,但曾經在落後時無畏探索,在失敗時執着不餒,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永遠傳承。

1973年9月18日,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1974年4月12日,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第二次發射失敗;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首飛失敗;在以後的日子,這種失敗也並不少見,甚至造成了比較大的傷亡。

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經歷了諸多困境,哪怕付出沉重的代價,依然不改初心,因爲所有人都知道——“落後就要捱打!”

在高科技領域的拼搏不能只靠一腔熱血,人才引進和培養是重中之重。從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再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有着尚未完成的“中國夢”。國家富強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毛主席曾對在蘇聯留學的學生們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面對愈發複雜的國際形勢,我輩青年既要堅守老一輩科研工作者“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優良傳統,也要勇於創新,開拓進取。

疫情發生時,我們團結一致戰勝病毒,疫情過去後,我們共同奮鬥,不斷取得新的勝利,加油,中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