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閒置校服數量龐大,一邊是學生對於校服需求不少,如何打破中間的壁壘,杭州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的家長們想到了一個方法。在保證校服乾淨整潔的前提下,合理的循環利用。加入這個羣的家長們表示,並不是心疼錢,主要是想節約資源,培養孩子們的環保理念。

廣泛共鳴和讚揚背後是槽點和痛點

家長們校服共享的行爲經過媒體報道,引發了網友尤其是家長朋友們的廣泛共鳴和稱讚。

然而,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共享校服能夠引發廣泛共鳴也意味着現實生活中校服浪費的情況普遍存在,事實上,中小學的校服費用、質量和數量問題屢屢引發社會關注。

據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8月31日消息,該局聯合廣東省教育廳對中小學生校服等產品質量開展了專項監督抽查。本次抽查了廣東省內生產、使用的300批次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經檢驗,發現1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爲4%。

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太原市北京新學道實驗小學在學生校服方面收費太高,每年收取每個孩子1500元的校服費用,質量比地攤貨還差。網友紛紛質疑學校通過爲學生統一採購校服牟利,雖然當地及時回應了家長們的關切,但其合理性仍有待商榷。

學校校服採購不能念起“生意經”

爲了避免校服採購成爲一門生意,有些地方規定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家長)購買校服,也有城市選擇了爲同學們提供免費校服,這些做法未必能夠全面普及,但不失爲一種有益嘗試。

拒絕浪費需要全民參與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繼承和發揚。但伴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奢侈浪費的風氣也需要我們警惕。

今年八月,央視新聞發微博批評“喫播”行爲浪費嚴重,並列舉了一組數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捱餓。

官方敲打奢侈浪費行爲有其現實意義,要讓“浪費可恥”成爲全民共識則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貢獻行動和智慧。

“新節儉主義”興起 對浪費行爲說不

據淘寶特價版數據顯示,理性消費成爲當代主流消費理念,“摳摳族”正在引領“新節儉主義”。 不少人在購物前會先查詢是否有優惠,主動將剩菜打包。他們往往更加追求自我,更加追求“低價好貨”高使用價值的商品。

杭州家長們建校服共享羣也同樣是“新節儉主義”的表現,節儉不是因爲缺錢,而是家長們的美德。

讓我們攜起手來,凝聚智慧,不斷創造節約與文明的“新樣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