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新时代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在泰顺召开,以“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为主题,闽浙两省四市十三县(市)就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新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探索区域交通合作发展的机制体系和路径模式,谱写省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省交通运输厅相关领导和交通规划研究专家结合闽浙交通发展实际,从“十四五”期间国家和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等各个层面出发,对闽浙边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如引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概念,提出以构建交通圈强化都市群等,为闽浙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任忠围绕“从廊桥到58省道再到文泰高速看泰顺交通发展、从山到水再到红色基因看区域发展重要性、从高速到高铁再到枢纽看闽浙边综合交通大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文泰高速

“十三五”期间,泰顺完成综合交通投资96.7亿元,是“十二五”的三倍,公路总里程达2208公里,目前正向“通高建铁建航”迈进,泰顺综合交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同时,泰顺与周边十二个县(市)一同位于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经济带与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地缘相近、山水相接、交通相连、人文相亲、产业相融,在推动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缘条件。

文泰高速南浦溪特大桥

然而,区域交通地位不凸显,对外联系通道不足依旧是泰顺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周边区域经济深层次多领域合作有待拓展深化。

同样,宁德、南平、丽水、温州四市位于浙南闽北省际边界核心板块,四市下辖的福鼎市、柘荣县、福安市、寿宁县、霞浦县、武夷山市、浦城县、松溪县、庆元县、景宁县、文成县、苍南县、泰顺县等十三县(市)接壤连片,是闽浙边际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但由于各地交通规划不同时、项目建设不同步等问题,造成闽浙边区域缺乏大通道,区域间多为断头路、瓶颈路,阻碍了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四五”起步开局、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强区域之间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大通道显得尤为迫切。另外,今年正值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八十五周年之际,闽浙两省四市十三县具有相同的红色基因,历史文化相通,产业结构相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更好地服务“双循环”,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支撑都市圈发展,“两省四市十三县(市)”决定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抱团突围。会上,宁德、南平、丽水、温州四市交通运输局签订了《关于携手打造新时代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闽浙边十三县(市)交通运输局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新时代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合作协议》,就加快构建区域大通道、着力打通区域断头路、全面建立协作机制三个方面达成具体共识。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这两项协议将推动会议精神落地、开花、结果,为各方在战略融入上加强互动、在项目建设上形成合力、在沟通机制上形成常态提供重要支撑和依据。

宁德、南平、丽水、温州四市交通运输局签订了《关于携手打造新时代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

△闽浙边十三县(市)交通运输局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新时代闽浙边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合作协议》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周倩

记者/沙凯迪

通讯员/庄孔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