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款手機的性能到底強不強?對於小白用戶來說,標準其實很簡單,看跑分或者處理器型號即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新手機到貨拆封先跑分,只要測試成績好,那自己心裏就有底了,其它方面都無所謂。其實,一款手機是否優秀,關鍵還是得看它的綜合實力,很多不起眼的配置,往往會起到極爲關鍵的作用,大家可千萬不能輕易忽略!

屏幕規格的高低,決定着手機的顏值與觀感,這幾個參數得知道!

在硬件配置相同的情況下,屏幕品質高的手機,使用體驗往往更加出色。原因很簡單:我們玩手機時眼睛會盯在屏幕上,屏幕規格高,畫面顯示效果出色,自然玩着更舒服!面對一款手機,我們先得弄清楚它的屏幕材質。一般來說,OLED屏的色彩表現力要強於LCD屏,造型更豐富且用料成本更高。

隨後,我們可以瞭解一下這塊屏幕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尤其是刷新率,60Hz的屏幕和90Hz的屏幕擺在一起,後者看上去確實更加流暢。另外,像素密度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參考數據,其重要性甚至要大於分辨率。對手機顏值有要求的朋友,也不要盲目相信電商的詳情頁,屏佔比如果沒有高於90%,手機大概率會存在大下巴或者比較厚的邊框。

攝像模組:主攝是硬菜,副攝得仔細挑選,求精不求多。

很多人在挑選手機時,容易陷入一個認知誤區:以爲手機相機的像素值越高越好,攝像頭數量越多越好。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手機的真實成像效果,取決於主攝的硬件規格,尤其是CMOS傳感器。攝影師都明白“底大一級壓死人”的道理,CMOS傳感器的尺寸越大,進光量也就越多,拍出來的照片色彩越細膩。

五攝一定比四攝好麼?四攝一定比三攝強麼?事實證明,副攝的數量並不能說明問題。市面上很多手機盲目堆砌攝像頭,雞肋鏡頭屢見不鮮,比如黑白鏡頭、微距鏡頭、人像鏡頭、虛化鏡頭等,無法提升拍照品質。與其選擇它們,倒不如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實用型副攝,像超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就可以大幅提升我們的攝影體驗。

運存與內存:寧可鋪張浪費,也不能過於節省!

運行內存的作用主要是存放臨時數據,如果容量過小,會嚴重影響手機的運行速度,後臺並行的APP越多,手機也就越卡頓。按照目前的行情,我們在選購手機時,運行內存最好不要低於6GB,6GB運存不大不小剛剛好,可以滿足普通用戶的日常需求。如果打算入手旗艦機,自己的預算也比較充裕,那不妨將運存提升至8GB,但好物君個人不推薦12GB的機型,性價比不高。

至於機身內存,就更不用多說了。瞧瞧現在的熱售機型,哪一款不是128GB起步?如果想獲得較爲舒適的用機體驗,64GB版本的機型可千萬別選,否則會陷入反覆清理內存卻又無濟於事的尷尬境地,128GB和256GB版本纔是更實惠的選擇。無論是運存還是內存,都不能把標準放得太低,寧可稍顯浪費,也不要過於吝嗇。

其它配件:振動馬達和揚聲器也很重要?細節決定成敗!

除了明面上的硬件,手機還很多值得考究的小細節。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手機調整至振動模式,打字的時候也喜歡開啓振動鍵盤,如果內置規格較高的振動馬達,那麼就可以起到優化手感的作用。另外,揚聲器也是一個很關鍵的組件,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單揚聲器的發聲口會很容易被堵住,而雙揚聲器就能夠避免尷尬。

拋開手機本身不談,即使是附贈的充電器也同樣有講究。目前大多數安卓機的充電器功率都是18W起步,30W和40W最受歡迎,65W/66W的超大功率充電器常出現在高端旗艦機上,可以將充電時長壓縮至30分鐘。充電速度越快,意味着我們可以節省充電時間,降低迴血頻率,甚至可以彌補電池容量較小的缺陷,實用性很強!

綜上所述,挑手機不能光看跑分成績或者處理器型號,其它配件也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屏幕、攝像頭、存儲芯片還是其它配件,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實際用機體驗。手機是一個由成千上百個電子元件共同組成的數碼設備,我們追求的應該是綜合品質,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跑分上,無異於盲人摸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