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樂遊

在甄嬛傳裏,常常提到自己獨立的小廚房就是華妃,其次就是甄嬛和皇后。而華妃小廚房裏的喫食是甄嬛傳中公認最美味的。

之前華妃視沈眉莊爲眼中釘,將沈眉莊半夜叫到翊坤宮抄寫賬本,沈眉莊回程時卻被華妃派人推入水中。

皇上來看沈眉莊,卻不想,華妃有備而來,跟皇上說她那邊的小廚房做了美味的東阿阿膠桂圓羹,現在太晚了,不如去她那裏用一些。

皇上一聽有好喫的,瞬間屁顛屁顛跟着去了,可見華妃宮裏的美食多麼誘人,而華妃利用美食爭寵這一招在皇上身上也屢試不爽。

當然,甄嬛這邊也沒示弱過,憑藉着皇上的寵愛也擁有了自己的小廚房,皇上每天的早飯都愛往她這裏跑。

嬛嬛在朧月的時候,因爲誤穿純元舊衣被軟禁在碎玉軒裏,正好又知道了“宛宛類卿”的祕密,促使她對徹底失望。當她挺着肚子又一次來到當年和皇上第一次正式見面的鞦韆架上,想着曾經說過的話,心情十分不好。

爲了安慰甄嬛,浣碧便說小廚房做了南北杏燉鷓鴣,這個時候喝最滋潤不過了。勸甄嬛不要再傷心了。

而甄嬛以熹妃身份回宮後,皇上把什麼好的東西都往她那裏送,自然小廚房也是用的最好的。甄嬛懷着龍鳳胎的時候,槿汐從小廚房端來一碗安胎定神的桑寄生杜仲貝母湯,甄嬛便說這湯不錯,同樣是安胎定神,可比那些苦得倒胃的安胎藥強多了。

爲什麼有了小廚房的妃子幾乎都不怎麼喫御膳房的食物呢?

御膳房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是清朝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隸屬內務府。

《內務府冊》載,"茶膳房在中和殿東圍房內。乾隆十三年,以箭亭東外庫改爲御茶膳房,門東向,門內迤北,東西黃琉璃瓦房八楹,西南黃琉璃瓦房十有二楹,又南北瓦房九楹。"

順治初年時,分別稱爲"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時,將茶房、膳房合併爲"御茶膳房"

故宮內的御膳房有兩處:一處是在景運門外,叫"外御膳房",又叫"御菜膳房"。一般製作大宴羣臣的"滿漢全席",有時還爲值班大臣備膳。另一處在"養心殿"側,叫"內御膳房",又稱"養心殿御膳房",無數珍饈異饌都出於這裏。

不僅如此,每年夏季到來之際,紫禁城暑熱難消,皇帝還會搬到圓明園去居住。到了秋天,皇帝又會興師動衆地前往熱河打獵。因此,圓明園和熱河都有一套御膳房班子,分別叫“園庭膳房”和“行在御膳房”,爲皇帝提供膳食。

御膳房的食材,一定是最好的最新鮮最貴的。不僅如此,各地所出產的山珍海味、飛禽走獸,還會快馬送到京城來,滿足皇帝的口腹之慾。

御膳房的廚師,也是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名廚。如果將他們放在民間,一個人就能支撐起一家飯莊。

但御膳房的菜餚卻並不好喫,有時候堪稱難喫,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御膳房的菜餚,不是以“好喫”爲最高追求,而是安全第一。因此,味道獨特的菜餚,一定是不會出現在御膳房的菜單上的。

其次,爲了保證皇帝隨時能喫到熱乎乎的飯菜,御膳房往往會提前做好菜餚,然後放在鍋裏用小火熱着。這樣的菜餚,與剛做好就上桌的相比,口感上肯定會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皇帝並不愛喫御膳房的飯菜。他們寧願去妃嬪們的小廚房裏去“蹭飯”。比如末代皇帝溥儀,小時候就經常去各個太妃們的小廚房喫飯、打牙祭。

這你就能明白皇上爲啥每天都往有小廚房的妃子那裏鑽了吧,畢竟皇上也不想喫那些不新鮮的飯菜,更別提華妃和甄嬛了,肯定對御膳房的美食是不屑一顧的。

然而,御膳房即便難喫且花銷巨大,但卻不能輕易裁撤,一是它代表着一定的皇室威儀,二是御膳房牽扯的利益很大,裁撤起來也會阻礙重重,沒有那麼簡單。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