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年七国纷争,而统于秦,秦末楚汉相争,又并于汉,汉享国四百年分为三国,最终三国又被司马家的晋朝所兼并,天下再度归为一统,但晋朝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五十余年后五胡乱华,中原大地再度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动乱时代,史称南北朝。到了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了大隋,八年后隋军南下攻灭了陈朝,天下再度一统,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但和西晋一样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隋文帝死后他的次子杨广即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炀帝,在位的十多年间隋炀帝修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搞得天下怨声载道,不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些隋朝官员也纷纷举起义旗,在历史小说和评书中这些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被称为“十八路反王”。

李密骑牛读书图

李密,辽东襄平人,出身于大族辽东李氏,四世三公,他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是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是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出身贵族之家的李密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隋文帝开皇年间李密袭爵蒲山公,隋炀帝大业初年凭借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因不被隋炀帝所喜,故称病辞职,埋首读书,成语“牛角挂书”说的便是他的故事。后与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相交,杨玄感起兵反隋时李密曾帮其谋划军事,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李密又辗转来到了瓦岗寨,并深得瓦岗寨主翟让的器重。

瓦岗军点将台

在李密的辅助下瓦岗军先后攻占荥阳和兴洛仓,击杀隋朝大将张须陀,伴随着一连串的胜利,瓦岗军声势日隆,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而且自感不如李密的翟让还把瓦岗寨主之位让给了李密,当时的李密可以说是风头一时无两。不过到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密在宴会上暗杀了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引发内部不稳,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遭到重创,次年李密越王杨侗的招安,并率兵讨伐宇文化及,虽然取胜但损失惨重,后被王世充击败,无奈之下李密西逃长安投奔了李渊,公元619年因图谋叛乱被唐军所杀。

隋炀帝杨广

王世充,本姓支,氐族人,隋文帝开皇年间因屡立军功被封为兵部员外郎、仪同三司,隋炀帝时被授为江都丞,兼任江都宫监,深得隋炀帝的宠信,后因平定叛乱有功被隋炀帝任命为军事统帅,率军平定各地的小股叛军。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越王杨侗即位,是为皇泰主,王世充被封为郑国公,与另外六位大臣共同辅政,后王世充又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总督监管朝廷内外各项军务,独揽朝廷大权。在领兵大败李密后王世充被封为太尉,公元619年时又被封为相国、郑王,同年四月废皇泰主杨侗,自立为帝,年号开明,国号为郑。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阳,王世充率部投降,被流放蜀地,途中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虎牢关遗址

窦建德,隋末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人,是东汉大司空窦融的后代,家里虽世代务农,但窦建德为人崇尚豪侠、重信然诺,深为乡里所敬重,曾出任里长,隋炀帝大业七年在募兵征讨高句丽之时因目睹兵困民苦,遂举兵反叛,率部归顺东海公高士达,高士达死后窦建德自立门户,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权势日盛,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窦建德建立夏国,自称夏王,雄踞河北之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救援王世充,窦建德率兵攻打虎牢关,为秦王李世民所败,窦建德被俘,押赴长安后处死。

杜伏威墓志铭

杜伏威,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漳丘(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年轻时穷困潦倒,常以盗窃为生,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联合辅公祏率众起义,占领了江淮大部分地区,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向皇泰主杨侗称臣,拜东南道大总管,册封为楚王,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投降唐朝,授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并赐姓李氏,武德三年杜伏威大败李子通,尽占江西之地,武德四年杜伏威再败李子通,并将其生擒,献俘李渊,此时杜伏威基本完成了江淮的统一,尽有淮南江东之地,并因功加封太子太保,位居齐王李元吉之上。

隋末群雄割据图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江淮军在辅公祏的号召下,宣布脱离李唐独立,辅公祏自称皇帝,国号为宋,受其牵连杜伏威被罢官夺爵,籍没家眷,最终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暴卒,死因不明。据《新唐书》记载杜伏威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也许中毒是真,但如何中毒就不得而知了,后来李世民即位后为杜伏威平反昭雪,追封吴国公。

柏壁之战

刘武周,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好结交豪侠,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时刘武周应募投军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东征回师后刘武周迁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趁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依附于突厥,并被册封为定扬可汗。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自称皇帝的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率兵两万南侵并州,大破齐王李元吉,席卷山西大部分地区。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兵征讨刘武周,屯兵于柏壁,并大破宋金刚,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刘武周图谋逃回马邑,事情泄露后被突厥所杀。

唐高祖李渊

除了上述这几位,隋末比较著名的起义军领袖还有王薄、朱粲、李子通、萧铣、李轨、徐圆朗、沈法兴、林士弘等,但这“十八路反王”谁都没有最终成功,天下最后落在了隋炀帝的表兄弟李渊的手上,那么李渊的李唐究竟有哪些优势呢,能最终从十八路藩王中突围出去?

唐太宗李世民

其一是把握了良好的起兵时机,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当时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已十分壮大,吸引了隋军的大部分兵力,而且在起兵之前李世民率军击败了号称西秦霸王的薛举,扫除了后顾之忧;其二是占据了地理优势,李渊起兵后迅速占领了关中,关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相对于其他起义军来说李唐有着一个比较稳固的大本营,而且长安是隋朝的国都,是关陇集团的老巢所在,而李渊本人就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因此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其三是手下人才济济,比如刘文静、殷开山、唐俭、刘政会等,而且在战争过程中大批的名将纷纷加入,如屈突通、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勣等,除此之外李渊还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他的亲儿子秦王李世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