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部颂扬中国女性的电影,放到今天会被喷出洞

在时代这个大背景下,任何时候的审美都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当物质生活不是那么充裕的时候,我们眼中的那些优秀的人,无外乎不具备坚韧的品质以及质朴的性格,尔后物质生活开始慢慢丰富起来以后,这个时候的审美又变了,华丽外在成为了主流,而那些曾经被奉为主流的却成了落伍的象征。

没有谁能说清楚这个“伍”是谁规定的,然而当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兴起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永远是彻底的摒弃,然而存在过的一些品质真的会落伍吗?好像也不尽然。

《两个人的芭蕾》说的就是十几年前或者是几十年前人们对于被人尊崇的女性应该具有的性格的看法。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代人的坚持以及隐忍。

它比较深刻的洞悉了真正能带给一个人能量的核心,并且用这个核心造就了一个看似虚假,其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普通的梦”。如果要对这个梦冠以一个很不错的名字的话,那么这个名字一定叫做“中国女性”。

《两个人的芭蕾》说的是一个上世纪隐忍的母亲的故事,跟随着自己的男人来到这个南方小镇,因为不能生育所以她抱养了一个小姑娘,然而当自己融入这个小镇之后,男人却意外离世。

她只能带着领养的小姑娘一起生活。身边的好友都劝说她放弃小孩,自己离开这里,然而她依旧是想要跟小孩在这里相依为命。因为长时间不下地被母亲背着,小姑娘开始走路的时间比一般小孩子晚很多。

然而某一天,当母亲意外跌倒之后,小姑娘竟然学会了走路,而母亲乐此不疲地为自己的女儿一次次跌倒。当孩子渐渐长大,母亲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舞姿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续。而后,母女二人开始了追梦的行程。

当今生活中,我们所强调的女性身上应该具备的一些优点,本片中没有丝毫的展现。时代不同自然会造就不一样的审美。我们很难清楚究竟哪种审美才会是主流。然而轻易地抛弃一种中国女性身上所具备的优点这并不是审美进步的表现。

倪萍所饰演的母亲一定意义上所具备的隐忍,坚强,勤劳质朴的性格,一定意义上在今天的主流审美关于女性应该具备的基础性格上并没有什么优势。用所谓的流行的女权主义来衡量这部影片的话,本片一定意义上打压了女性应该有的自由的权力。

片中的母亲为了一个抱来的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一辈子,灰头土脸的她一点也不精致,一点也不时尚,她最应该做的就是找一个多金的帅哥和自己谈恋爱,即使不是跟自己结合,最终也能帮助自己完成未完成的梦想。

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然而事实上,她最后还是这么做了。这就是今天的价值观的衡量下,本片中的母亲应该去做的和不该去做的。

但是这种减法一定是有意义的吗?好像并不是。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有自己喜欢的价值观,我们在塑造中国女性这一伟大形象的时候,并不能仅仅是参考当下的价值观,而是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将中国女性所具备的所有价值观都集合起来,最终推选出来一些优秀的让它们留存。

片中的这位母亲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是几十年前的,它是与今天我们所推崇的价值观不匹配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这种价值观就一定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的。恰恰相反,这种价值观是应该有所留存或者是被保留的。

好的品质并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即使一时被人遗忘,但总会被想起。但如果我们仅仅是厚此薄彼,保留当下而不愿意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与现实中相悖的那些理论或者是性格的话,未免也太过狭隘。

如前文所说,战争年代推崇的是为了理想而敢于奋斗,甚至是敢于牺牲的精神,和平年代可能每个人都不会具有严重的生命威胁,然而这样的精神难道就因此而过时了吗?好像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没有那个年代先辈的牺牲,现在我们也不会迎来和平。

同样的,在物质不是很充裕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艰苦奋斗,朴素的价值观,而不是金钱至上。这个观点在物质非常充裕的时候,难道也过时了吗?

生活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展现方式,与之而来的还有很多被我们忽略,但是却又有明显存在的必要性的东西。这些同样的值得我们留存。

时代的精神展示的只不过是时代的一面,或者说是当下的一面。我们并不需要推崇某一种精神,精神分为好几种,每一种都有存在的必要,因此,让精神世界多种多样并不是坏事。

如果非要加以区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多元的,丰富的而不是狭隘的,可能当下对某种精神不是很推崇,但别忘了这也是中国女性所有精神中的一种。你可以不认同,但本片中的女人,同样是伟大的中国女性。

……

你好,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