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携号转网服务,随后《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也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之久,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有1200万用户成功进行了携号转网,应该说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但对于想要携号转网或者已经携号转网的用户而言,对携号转网最多的体验,恐怕就是一个“难”字。近日由北京发布的一份携号转网服务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70%的受访用户表示,在办理携号转网的过程中遭遇过困难和阻碍,有的甚至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携号转网的念头,这也充分体现了携号转网之“难”。

记得工信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将三大运营商在携号转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拒绝、阻止、拖延、误导等4个方面。由于现在电信行业的投诉渠道还是非常畅通透明的,直接简单地拒绝用户携号转网的情况恐怕不多,但想法设法阻止、拖延甚至误导用户,避免用户携号转网,在三大运营商那里则并不鲜见。体验稍微友好一点的,可能会通过免费升级套餐、赠送流量或语音等方式来挽留用户,也有些地方的运营商直接人为设置条件或障碍来阻止用户转网,让你知难而退。

对此,通信管理部门也建立了起专门的巡查监督机制,但用户在办理携号转网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和障碍的现象依然频频发生。为此,管理部门也拿出了处罚的手段,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对三大运营商部分地方公司违反携号转网规定的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还处罚了28位相关的责任人,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都有人涉及。在这之后,通过各种赠送协议绑定用户,或者故意拖延让用户来回跑路等情况有所收敛,但携号转网中争议最大的“靓号”携号转网问题,依然被用户广为质疑。

前不久,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根据移动自己的“靓号”管理办法,自行将用户协议期限调整为20年,以此提出向用户收取违约金造成用户携号转网受阻,被警告并罚款5万,似乎给“靓号”携号转网的问题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很多网友甚至认为这是“靓号”今后可以自由携号转网的信号。然而近日央广网针对携号转网的一次调查采访表明,认罚五万后“靓号”可随便转网只是一些用户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移动针对靓号转网问题回应将依约主张权益。

据报道,中国移动在回应关于签订靓号协议相关要求和违约金设定的问题时表示,这是为了避免“靓号贩子套利、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对于客户违反“靓号”协议约定,中国移动将依法依约主张合法权益。也就是说,“靓号”能不能转网,还是要依据此前和运营商签订的协议来办,如果用户原来与移动的协议明确约定了解约赔付条款的,那么按照协议内容执行就可以了。难的是很多老用户在签订在网协议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解约赔付标准,中国移动认为这种情况如果客户在期限内提出携号转网申请的,仍然属于违约行为,但可以从有利于用户角度,双方协商赔偿解约。

这虽然是中国移动对于“靓号”携号转网的政策,实际上三大运营商的标准应该都差不多,从遵守契约精神的角度,这样做确实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有很多用户当时可能并没有认真看协议就稀里糊涂地签了,有的还像西安移动的案例那样,悄悄地被运营商按照内部规定延长了在网期限,如果是这样的约定,也参照中国移动的办法执行,难免还是会引起争议和矛盾。

携号转网的出发点是给广大移动用户提供自由选择运营商的权利,同时也能破除运营商之间的号段壁垒,促进运营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但这项工作确实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而且运营商在网络、业务流程、业务系统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升级改造, 如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但有悖于初衷,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运营商在面对转网过程中的利益选择的时候,还是应该多站在保护用户权益的角度。

当然,从这一年的实践来看,真正有转网需求的用户比例实际上并不高,尤其是随着三大运营商套餐资费趋于一致,更多的转网需求主要来自于不同区域网络信号质量的差异,在这方面中国移动其实是占有一定优势的。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大量推进5G网络的部署,从已建成的基站和网络覆盖范围、信号质量来看,中国移动依然领先于电信和联通共享共建的联合体。因此从长久来看,携号转网或许将更加对中国移动有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