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想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這似乎是唯一一條路。”中控集團創始人褚健用一句話擲地有聲地闡述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而這條路指的就是搭建工業操作系統+工業APP的新型智能工廠應用架構,而藍卓正是致力於爲業界打造一個工業版安卓系統。

昨天(12月12日),以“匯聚數字能力,開啓未來智造”爲主題的2020(第五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暨錢塘峯會未來智造大會盛大啓幕。會上,藍卓新一代supOS 3.0工業操作系統重磅發佈。

藍卓是中控集團在27年工業沉澱基礎上成立的專注於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能等數字智能業務平臺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近兩年默默精耕“工業操作系統”的藍卓,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藍卓supOS工業操作系統在經歷了三代更迭之後,在與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結合之下,打造了一系列行業應用標杆,堪稱智慧工業大腦。

工業互聯網是IT+OT的融合

隨着智能製造、工業4.0的深入推進,製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步伐逐步加快,而如何搶先一步、更好地獲得發展是每個製造企業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褚健表示,工業製造業如果要進步,關鍵有三點。第一,先進的工藝技術,能夠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第二,先進的裝備;第三,運營技術,就是自動化的基礎加上各種各樣的軟件,當然加上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最後落地的一定是組織加上各種軟件,所以我們構建這樣一個生態的核心就是要有大量的工業軟件,這種軟件可以像微信、淘寶這樣的大型軟件,也可以像小程序中非常具體的一個事兒,對於工業企業來說也是一樣。

而如何去理解“組織+生態”這樣一個體系,褚健以生動形象的例子進行了闡述,他表示,如果把一個工廠壓縮成一臺手機去理解,一個工廠的設備,不管是動設備、靜設備,各種各樣的參數整合在一起,相當於這個樹根,把所有信息通過數據底盤打通就變成樹幹,最後開花結果的東西就是各種各樣的工業軟件。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打造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能力逐漸顯現,無論是大企業依託平臺開展工業大數據分析,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挖掘,還是中小企業應用平臺上的雲化工具,以較低成本實現信息化與數字化普及,都正在推動製造業向着更高發展水平邁進。

藍卓正在做這樣一件事,致力於IT與OT的融合,打造一個通用型平臺,supOS工業操作系統以企業爲中心,構建面向過程控制、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的一體化應用平臺,通過平臺+工業智能APP的方式實現企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藍卓supOS正成爲新引擎

所謂工業操作系統,就是以工業企業爲應用對象建立的工廠級工業APP運行平臺,既可以部署在企業的工廠網絡上運行,也可以在公有云平臺上運行。

“把工廠裏所有可檢測、可測量、可連接的數據連接起來,而這些數據都是和設備掛鉤的,然後開放。相當於我做了一個工廠的shopping mall一樣的,爲各種軟件提供了基礎,能夠提供便利,使我的效率更高。”褚健深入淺出的解釋道。

工業操作系統只是基礎,關鍵在於能不能爲企業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應用軟件,褚健表示,中控也在圍繞着企業所關心的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提高質量、降本增效、綠色環保這五大任務來開發相應的軟件。在這些領域裏,我們可能會有大型的軟件,也有小型的軟件,就像我說的小程序、APP一樣,也可能是非常複雜的、高水平的,裏面有很多算法、模型、機理等,也可能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解決運用問題。我們希望圍繞流程工業,特別是石油化工行業、煤化工等中控比較擅長的領域,打造解決方案,爭取能夠在這個領域做出一些世界級的工業軟件。

據悉,經過努力,藍卓supOS工業操作系統的應用已經涵蓋石化、化工、建材、冶金、精細化工、製藥、電力、智慧園區、水務、印染、金屬製品加工、汽配、裝配製造等多個行業,擁有300多家基於該操作系統的智能工廠建設應用案例。

以蕪湖海螺水泥廠爲例,目前supOS工業操作系統+5G+AI已經在其工廠智能化改造升級過程中成功應用,不僅實現了標準化數據採集,統一了門戶,使得不同系統可在同一平臺進行展示操作,而且也打通了管理流程,構建起了水泥行業APPs。還可實現無接觸式調度、智能監控,人員與設備狀態的識別,特定場景的軟測量、在線質量分析和操作規範等應用場景。

中國需要自主可控的工業操作系統

工業互聯網的加速發展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制勝的關鍵,作爲“智慧大腦”的工業操作系統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國內外搶先爭奪的技術高地。

放眼全球,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巨頭都已開發和推出自己的工業操作系統平臺,如西門子的MindSphere、GE的Predix、ABB的Ability等,而藍卓的初衷就是要打造自主可控的國產工業操作系統。

當談及國內外工業發展的差距時,褚健表示,與發達國家差距還是挺大的,所以,中國需要更大的進步纔行,不僅僅是簡單的拿來主義,還需要更多的發明創造。中控過去做的控制系統包括現在在做的工業軟件,其實我們很多也只是替代,在上面並沒有太多我們的發展創造。當然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更多的中國企業裏應用,我們可以爲社會創造一點價值。

今後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需求,因爲產能過剩以後,接下去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所以誰能活下去、誰能發展都取決於它的運營,取決於它能不能降低成本,包括我們今天講的碳排放,核心就是能耗要低,而石油化工行業,玻璃、冶金、建材、水泥等都屬於高能耗行業,這方面挑戰和需求巨大。

慶幸的是,中國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工業操作系統,可謂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我們希望針對工業領域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去服務更多的製造企業,我們想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把軟件簡化,儘可能做到去技能化,減少二次開發量,減少定製開發的內容和工作量,使得我們的軟件可以複製。並且希望有更多的做軟件開發的人,一起在這個平臺上來滾雪球,一旦雪球滾的越來越大,影響力就不一樣了,這也是藍卓所追求的目標。”褚健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