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的大秦賦,現在劇情已經進行了一半了,還沒有見親政的跡象,我們現在之所以看着這劇情難受,是因爲總是把它當成大秦帝國的第四部,不自覺的就會和前三部去比,所以現在的劇情就真是水的不能再水了。可如果把它當成一部獨立的電視劇來看,是不是心情就能平復很多了呢?

劇中,呂不韋作爲嬴政的仲父,現在大權獨攬,早就應該讓大王親政了,可是他遲遲不願意交權,下場我們自然是知道的,而他自己也犯了兩個大錯誤,這兩個大錯誤足以把他從雲端打進泥土裏了。

第一是推薦李斯給大王。李斯的才華呂不韋自然是知道的,他以爲自己可以掌控你局面,沒想到李斯真小人也,不僅在見到嬴政初期就直言呂不韋不是忠臣而是權臣,更是在以後的日子裏變本加厲的瘋狂暗示嬴政。本來嬴政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對於仲父呂不韋的作爲敢怒不敢言,現在自己的心裏話有人說出來了,自然這種想法就更加堅定了。呂不韋是遲早都要收拾的。如果嬴政的身邊沒有李斯,那麼他就是單打獨鬥的,最起碼心裏想收拾呂不韋的念頭會晚出現很多,李斯加速了呂不韋的滅亡。

第二就是把嫪毐獻給了趙姬。趙姬雖然是監國太后,但頭髮長見識短,所有的事情完全憑一己之見,而且無法分清各種臣子的面目。嫪毐又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得到趙姬的信任之後,不僅飛揚跋扈,更是以宦官的身份要求爵位,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超過呂不韋,沒有人家的命還偏偏也想有一個那樣的前程,即使是他不去招惹呂不韋,呂不韋遲早也得辦他,沒想到這貨自不量力的去設計招惹相府的人,呂不韋明白了,這時的嫪毐已經不受自己控制了,但嬴政的雷霆萬鈞之下,不僅收拾了嫪毐,連帶着查到了呂不韋的進獻,還受到牽連遭殃了。

在權力的頂峯很少有人可以及時的急流勇退,記得在更早時期,范蠡幫助勾踐滅掉了吳國,後來勾踐復國,范蠡飄然遠去,成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他以開國之功臣的身份登上權利的頂峯,爲人臣子做到頭了,可卻沒有繼續下去,就是怕自己不得善終。現在的呂不韋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在嬴政長大之後一直把持着權利不放,確實討人嫌,而推李斯、獻嫪毐這兩個錯誤更是直接把呂不韋轟下神壇,一代丞相離落幕不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