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嗎?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的疑問,因爲整個太陽系充滿了太多的巧合,而這些巧合又成爲了孕育地球文明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由一顆恆星、八顆行星、近500顆衛星、超過百萬的小行星以及大量的矮行星和彗星所組成的太陽系竟然能夠如此穩定,這不能不令人驚歎。而正是由於太陽系的極度穩定,所以地球才得以孕育生命,生命纔有足夠的時間進化發展、誕生文明。地球的天文年齡約爲46億年,而生命的誕生大概起源於35億年以前,地球生命足足花費了35億年的時間,才從一個水坑中的微生物跨入了航天時代,才真正可以離開地球去探索宇宙。35億年是一個漫長的歲月,如果沒有足夠穩定的環境,生命的進化發展歷程就會反覆被打斷,文明的誕生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地球之所以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環境,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太陽系外圍天體的保護,特別是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質量比其餘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倍還要大,正是因爲如此,闖入太陽系的小型天體都會受到木星的引力作用而被其所吸引,有些會直接撞入木星,成爲木星的一部分,而有一些則會環繞木星運行,成爲木星的衛星,在不斷招賢納士的過程中,木星擁有了多達79顆衛星。

試想,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這些被木星引力所捕獲的天體都來到地球的身邊,那麼地球生命會遭受多少次滅頂之災?地球生命必然會因此陷入“誕生-發展-滅亡-再次誕生”的無限循環之中。科學家認爲,由於木星的存在,地球遭受外來天體撞擊的概率至少下降了90%。

當然,地球生命要想不斷進化發展,只是減少外來天體的撞擊是不夠的,還要擁有長期穩定的宜居環境,而這種長期穩定的宜居環境又是由諸多巧合共同作用所產生的。

地球要孕育生命,就要保持與太陽恰到好處的距離,而在半徑1光年的太陽系之中,宜居帶的寬度僅爲1億千米左右,能夠位於其中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地球就在其中。此外,爲了能夠讓地球產生四季,一顆不合比例的巨大衛星被安排在了地球的身邊,由於月球的存在,地球保持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傾角,從而擁有了可孕育不同物種的氣候條件。諸如此類的巧合太多太多,不勝枚舉,正是因爲類似的巧合太多,所以不得不讓人懷疑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太陽系真的有可能是高等文明或高維度生物設計的生命實驗田嗎?

如果太陽系真的是被設計出來的,那麼做此設計的設計師恐怕就要被辭退了。

如果讓我來進行這個設計,我會首先在這片宇宙區域之中安放一顆恆星,也就是太陽,然後將地球安放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同時給它配備一顆衛星來保持一定的傾角,最後就是在太陽系的外圍安放兩顆大質量氣態行星,以便阻擊來犯的小型天體,對地球起到保護作用,如此,這個設計就完成了。

但是那個幻想中所謂的設計師都幹了什麼呢?他除了設計了我剛纔所設計的這些天體之外,還在太陽的身邊安放了一顆水星,在水星外側又安放了一顆金星,然後還把金星設計成了一個表面溫度可以達到485攝氏度的人間煉獄,並讓它以與其他行星相反的方向進行自轉。

這個所謂的設計師不僅在地球內側進行不知所謂的設計,還在地球外側做了不少多餘的事。

比如安放了幾顆多餘的行星,又設計了一條擁有諸多小行星的小行星帶,最後在太陽系的外側設計了一個由大量矮行星和小行星所組成的柯伊伯帶。這些多餘的設計不僅是在浪費資源,更重要的是給整個設計帶來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具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對於大質量的宇宙天體而言就更是如此了,大量天體的加入給整個太陽系的運行帶來了諸多難以確定的因素,爲了讓如此複雜的太陽系保持恆久穩定的運行,必須進行高度精確的計算,而這些難題全部來源於那些無用的設計,所以如果太陽系真是被設計出來的,那麼這個設計師恐怕就要被辭退了。“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這隻能算是人們對未知宇宙所進行的奇妙暢想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