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是多麼優秀的影視作品已經不需要源姐再去贅述了。深入人心的角色、演員精湛的演技、精美考究的服化道、獨特深意的鏡頭藝術、劇情結構的嚴整等等,無一不在說着這部劇有多注重細節。《琅琊榜》是個十足的細節控,除了上面這些,在場景里人物出場的時間、背景,都有很大的用心和深意。十二年前的“赤焰舊案”可以說是整個《琅琊榜》故事的核心。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着它展開的。整部劇最大的高潮是梁帝大壽,蒞陽公主攜謝玉手書請旨重審“赤焰舊案”。這裏的細節也是非常考究的,每一個出場的人,甚至他們出場的順序,都有深遠的意義。

重審“赤焰舊案”,洗刷赤焰污名一直是林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從梅林的火海寒毒中逃生,哪怕是碎骨拔毒,他也必須與常人無異還能言語,爲赤焰軍換取一個正義。苦心謀劃十餘載,化名梅長蘇重返朝堂。爲的就是爲重審“赤焰舊案”尋找一個合適的不允許被拒絕推翻的契機。

梅長蘇一早的謀劃是蒞陽長公主攜謝玉手書請旨重審“赤焰舊案”。這件事別人做也未嘗不可,言侯爺也可以,但終究有點名不正言不順。言侯和林帥只是好友,有多年不問朝事,突然拿出謝玉手書來請旨,多少有點朝堂權謀的味道。在多疑的梁帝心裏一定有顧慮,不肯應允。這件事一擊不中,後面就很難再進行了。蒞陽長公主不同,她是謝玉的遺孀,她爲她的亡夫戴罪立功,爲的是她的夫家名聲,子女前程。名正言順,無關權謀。梁帝內心的抵制情緒就少了一分。

第二個出場的就是蒙大統領,很顯然也是梅長蘇安排的。蒙大統領能在梁帝身邊這麼多年,可不是因爲他向高湛公公那樣聰明,瞭解梁帝。正相反,是因爲他心思單純,也不亂站隊。梁帝對他放心。在這場較量中,蒙摯爲什麼要這麼早出場站隊呢?這個請旨無疑是逼梁帝承認錯誤,稍有不慎便人頭落地。下面的官員不會也不敢附和長公主。蒙摯掌握皇宮裏最強大的御林軍,蒙摯表面態度,說明在這宮殿裏,沒有任何勢力能動武,大家都只能文明的解決。給了下面的大臣一個心安。

第三個出場的霓凰郡主。當年她被賜婚給林殊,也算林家人了。林家事也是她的家事。霓凰用林氏遺孀的身份喊冤。也算是有了案件的被告人。有長公主出面首告,又有被告家屬鳴冤,這案子也的確該重審。

接着是刑部蔡荃、戶部沈追和中書令柳澄牽頭帶領百官附議。這是來自朝堂的聲音,也就是朝堂上也主張重審“赤焰舊案”的。

然後是紀王爺表態,紀王爺是梁帝最親近的弟弟,在皇室宗親裏地位最高。他這一支持,其它皇室宗親也不好反對。把皇帝的內援也敲斷了。

穆青接在紀王爺後面也表面了態度。同是雲南穆府的人,霓凰代表的是被告人林氏,穆青代表的則是邊境駐外將領們的心聲。

這樣一來朝堂內外,皇室邊境都主張重審。理論上,梁帝已經沒有拒絕的理由了。言侯還是那個不理朝事的言侯,他此時的言論,不代表朝堂觀點,更多的是林帥和梁帝的好友。他們三人一同長大。言侯和林帥多次救梁帝於危難,更是他們一路扶持着不受寵的梁帝登上皇位。他知道梁帝所有的過往,他在爲三友中的另一人鳴冤,這可以說是給梁帝致命一擊。

最渴望也最迫切推翻“赤焰舊案”的太子殿下卻是最後一個出場的,這點尤爲重要。誰都知道景琰想要翻案,可若是他第一個就出來請旨。後面的大臣反而不好表態了。表態吧,怕梁帝懷疑他們私結黨羽架空梁帝,不表態吧,這也是以後的帝王得罪不得。梁帝更可以以太子脅迫朝臣爲由拒絕請旨,甚至可以直接廢黜太子。不僅於事無益還適得其反。所有的出場順序都必須有理有條的慢慢來。讓梁帝不能懷疑、不可推諉、必須首肯的。這樣的細節掌控,《琅琊榜》的成功不是沒有理由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