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12月28日,科創板上市委將審議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廈鎢新能”)的首發申請。

經濟導報記者查閱該公司招股書(上會稿)發現,作爲一家擬上市公司,廈鎢新能竟然沒有自己獨立的商標,而其主要產品都是通過控股股東廈門鎢業授權的兩個商標實現銷售的。而在國內A股市場,因爲上市公司使用控股股東商標出現糾紛的事例屢見不鮮,而對某些公司而言,商標也成爲利益輸送的重要渠道。

兩個商標均爲授權使用

廈鎢新能的主營業務爲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報告期內主要產品爲鈷酸鋰、鎳鈷錳三元材料等。公司前身爲廈門鎢業下屬電池材料事業部,自2004年開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與生產,並於2016年12月新設公司獨立運行,成爲廈門鎢業下屬的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子公司。

招股書顯示,廈鎢新能並無自己獨立的商標,其目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註冊號爲5705276、23093547的兩項“圖形+金鷺”“圖形+XTC”註冊商標,系公司的主要商標,該商標的所有權人爲廈門鎢業。

招股書表示,公司與廈門鎢業簽訂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約定廈門鎢業在公司主營業務及其相關領域無償許可公司長期排他使用上述商標。上述商標主要用於公司向客戶交付鋰離子電池材料時的外包裝物標識以及公司宣傳冊等形象宣傳用途。雖然廈門鎢業長期授權公司使用上述商標,但若未來出現公司無法獲得該等商標授權的情況,則將可能對公司的業務開展造成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明確表示,上述商標系廈門鎢業的主要標識,其註冊的商品/服務的範圍除公司主營業務之外,還包括廈門鎢業的其他業務 ,且該商標在體現廈門鎢業品牌形象、傳承商標美譽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廈門鎢業並未將該商標投入公司 ,未來,公司仍將通過授權方式長期使用上述授權商標。

從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由於上述兩項商標爲廈門鎢業的主要標識,廈鎢新能上市後取得商標所有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控股股東控制商標隱患頗大

主要商標被控股股東控制風險很大,例如當年國美強行併購三聯商社後,才發現三聯商標被三聯商社原大股東控制,國美收購了一座“空城”。而媒體後來發現,黃光裕控制港股國美零售的手法竟然與當年的對手如出一轍。

關於控股股東控制上市公司商標問題,A股市場的張裕A比較典型。2019年3月6日,張裕A披露關於收到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監管函顯示:2011年以來,張裕集團將註冊商標授權你公司無償使用,將申請專利授權你公司有償或無償使用。對於無償使用的商標、專利,你公司均未與張裕集團簽署許可使用合同。除部分商標與“張裕”商標無法剝離外,其餘商標、專利均有條件由你公司進行註冊或申請,但仍由張裕集團註冊或申請後特許你公司使用,影響上市公司資產獨立性。

爲了杜絕上市後的隱患,不少市場人士呼籲,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就應該建立自己的商標體系。而對於大股東授權使用這種情況,監管部門應嚴格審查雙方簽訂的合同,特別要注意有無禁止抵押、質押或不可撤銷授權以及是否爲獨家授權等條款。

獨立性及資產完整性仍待完善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除商標外,廈鎢新能與廈門鎢業還存在大額關聯採購及銷售,互相租賃對方廠房、倉庫,拆借資金,資金集中管理、拆借票據、代收代付、鋰電材料業務相關資產及人員劃轉等管理交易。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廈鎢新能合計擁有的土地使用權面積爲72.63萬平方米,其中面積爲1.1萬平方米的1宗土地使用權暫登記在廈門鎢業名下,正在辦理權屬變更登記至公司名下的相關手續;公司合計擁有房產面積合計31.26萬平方米,其中8項面積合計爲10.97萬平方米的房產的不動產權證書正在辦理中。上述土地、房產最終能否及時、順利辦理相關不動產權屬證書,也存在一定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