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脫貧戶薛兵家的院落,乾淨利落,磚頭壘成的羊圈裏,十幾只毛色雪白的綿羊警惕的打量着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薛兵正忙着給羊添加草料,村裏的幹部告訴他,我們是來了解入股養雞場的事情的,得知我們的意圖後,薛兵熱情的把我們招呼進家。

問起他家現在的生活,薛兵和老伴兒臉上的皺紋漸漸的堆積了起來,滿臉笑容的告訴我們說:“我們很滿足。”

薛兵家住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沙腦包村,今年69歲,家中只有他和妻子相依爲命,妻子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老兩口的生活全靠薛兵打零工和耕種的五畝土地維持,日子過得非常拮据。

2016年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薛兵被評爲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給了他家六隻羊,並且爲他家購置一臺四輪車,村兩委考慮到他家的情況特殊又讓薛兵在村裏兼職當保潔員。有了四輪車,地裏的農活輕鬆了,養殖的羊每年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再加上保潔員一年一萬多元的工資,薛兵家的日子漸漸的有了起色。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讓脫貧戶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增強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防止他們重返貧困,一直是地方政府和扶貧幹部探索的問題。

隨着扶貧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烏拉山鎮在走訪中發現,貧困戶即便有了資金,也未必有好的發展項目,像薛兵這樣勞動力不足的貧困戶更是舉步維艱。扶貧幹部們逐漸意識到扶貧絕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物,可持續扶貧纔是重中之重。通過積極探索,烏拉山鎮推出“企業帶頭人+貧困戶入股分紅”的扶貧方式,將貧困戶的以獎代補資金入股發展良好的合作社、企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讓貧困羣衆坐享企業發展的紅利,築牢脫貧防線。

2018年,在扶貧幹部的協調下,薛兵把以獎代補資金入股了百草地養殖場,如今,他每年都能從入股的養殖場領到近千元的分紅。把錢投入企業,讓錢生錢,這讓薛兵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截至目前,烏拉山鎮已經有22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了蛋雞養殖場入股分紅,三年來,累計分紅資金達到382500元。

採訪臨近結束,薛兵激動的說:“你們記者一定要好好的宣傳宣傳這些扶貧幹部,有了這麼好的政策,這麼好的幹部,才徹底改變了我們窮人的生活。”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成千上萬的扶貧幹部拋家舍業堅守在扶貧工作的第一線,致力於實現全國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不斷的爲人民造福。

致敬,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記者:王鐵

編審:李雷 杜雪蓉

監製:李義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