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 见习记者 张运军 通讯员 庄秋霞)12月24日下午,市经信局召开十堰市“5G+工业互联网”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十堰市“5G+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十堰市促进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印发十堰市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主城区5G网络建设的纪要》等文件。目前,我市正按照十堰市促进5G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紧抓机遇,持续发力,加快5G建设,推动5G融入千行百业,提供更快、更好的5G信息服务。

“十三五”以来,我市加速实施城乡光网改造和无线城市建设,推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网络覆盖和接入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光缆网络总长度超过28.85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560G,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4.5万,移动互联网用户320.32万,全市城区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达100%。

在5G网络建设方面,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5G基站1500个,截至12月,已建基站1702个,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建设规模处于全省前列。2021年我市计划5G基站达到4000个,实现全市城区(含县城)5G网络连续覆盖,逐步延伸至工业园区、乡镇、周边主要景区。2022年我市计划5G基站达到7000个,实现全市城区(含县城)5G网络深度覆盖。

在推动5G应用方面,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示范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通过5G组网和融合应用,带动我市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利用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我市制造业优势,打造区域性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基于5G场景的智慧城市应用,在政务、医疗、交通、环保、安防、工业制造、教育、金融等多领域示范应用,切实推动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2020年3月,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十堰移动公司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7月,十堰铁塔公司与十堰国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成为十堰首个开通5G网络的行政村。

在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方面,我市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应用过程控制系统、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调度系统等信息系统的达80%,数控装备化率超过70%。截止目前,全市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企业114家。其中:国家级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6家,省级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企业108家,全市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数达56%,在全省处在中游水平,工业制造模式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

我市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推进。目前我市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企业有17家,有6个基础性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4个。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十堰亿脉科技公司,通过对汽车汽配生产、经销和终端市场产业链资源整合、开发优化,打造汽车汽配行业智慧云商双创平台,实现行业整体产业升级。湖北国瑞智能装备公司“基于互联网的汽车装备研发和制造共享平台”获得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

同时,我市企业上云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组织云服务商到企业实地宣讲和培训,一手联企业,一手联云服务商,当好服务企业“红娘”。企业上云提速明显,有力的推动了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截止目前,举办和组织参加全省企业上云培训及经验分享研讨会10余次,培训人员2000多人,覆盖企业600多家,上云企业近2000家。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将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更多地体现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上。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利用5G技术推进工业企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在未来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方面,市经信局将加强政策引领,提升政策针对性,制定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新阶段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大对产业支持力度。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拓展融合应用,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五大创新模式,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向更多实体经济行业延伸。着力打造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