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领导艺术”有两个概念:

广义上说,是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智慧、学识、胆略、经验、作风、品格、方法和能力在领导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领导着在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领导经验、思维能力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领导科学、原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

狭义上说,领导者运用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或领导方法的高超技巧,即为领导艺术。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如来佛祖可谓至高无上的存在,即便是瞒天过海的六耳猕猴,也难逃佛祖的慧眼。但即便是如来,也不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完美领导。

还记得小说中第八十一难的起因吗?正是因为取经团队没有向阿难、迦叶两个领导重点培养的子弟送礼,两名尊者暗中使坏,让取经团队带走了两箱无字真经。

取经团队回到西天,向最高领导人如来佛祖检举揭发,本以为佛祖会严肃处理两名以权谋私的尊者,没想到,如来佛祖竟与师徒四人打起了哈哈:

“嗨!我还当是什么事,这些我早都知道了,算不得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这两个小子还没有成为圣贤,都得穿衣吃饭讨生活不是嘛!阿难、迦叶是我的弟子,平日里在西天兢兢业业,工作十分勤勉刻苦。按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路子,两人也总得找些营生,捞点灰色收入不是吗?他俩负责看管经书,所以向往来的团队收取一些维护费,这实属理所当然。你们千里迢迢地来到西天,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好歹给他俩‘意思意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尤其是玄奘你,从凡俗之中来,怎么这么不懂人情世故呢?”

估计,当时的取经团队听完这番话,也觉得自己的三观被刷新了。作为西天领导的佛祖,非但对这种贪腐现象见怪不怪,还替两个以权谋私的小领导开脱:

“阿难、迦叶虽然有点营私的念头,但他们却还是给了你们经书。别看那些经书上没有字,可却并不是白本,而是实打实的无字真经。你说你们看不懂?那是因为东土大唐的众生执迷不悟,所以看不懂经文中的真谛罢了。”

原打算向佛祖告状后能得到真正的经书,没想到竟又反遭佛祖的刁难。师徒四人本就是为了取经才万里跋涉来到西天,没想到竟在佛祖这里吃了瘪。唐僧没了办法,只能将御兄赐下的紫金钵赠予阿难、迦叶,走了后门,这才换取了如假包换的真经。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不难看出,佛祖之所以能稳居众佛之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知人善任。佛祖不但重用了四大菩萨,还把阿难、迦叶之流放在了恰到好处的位置。这些家伙虽然手脚不干净,而且六根不清净,但他们却对领导相当忠心,且永远没有机缘成为什么未来佛,影响到佛祖的领导地位。

除此之外,阿难、迦叶在佛祖那留下了“案底”,他们向唐僧师徒收取贿赂的事实被掐在佛祖手里,倘若有一天佛祖打算办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西游记只是虚构文学,做不得数。

那么,笔者不妨再举个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例子。

秦国名将王翦率六十万秦卒远征楚地,在大军开拔之前,秦王嬴政亲自来到军队里劳军,并将王翦一行送到霸上。按理说,王翦能受此殊荣,也该心满意足了,谁知这老家伙竟不满足。在秦王送他到边关以后,王翦腆着脸向秦王索要了田产和豪宅。

王翦表示,自己此番打仗为国家卖命,老大必须安排几套美宅,几顷良田,这样既能让自己晚年有个保障,又能荫福王氏的子孙。王翦的大军还没走出一百里,向秦王索要赏赐的使者就往返了五趟。按照秦王嬴政的暴脾气,若有大臣敢在自己面前这样造次,早就命人将他推出去铡了。

可令人不解的是,秦王嬴政兴冲冲地将王翦要求的土地和豪宅尽数赏赐给他。对此,王翦的亲信一头雾水,向王翦询问原由,王翦对其说道:“大王几乎将秦国的所有军事力量都交到我们手里,他老人家能心安吗?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讨要赏赐,就是为了让他老人家放心,我王翦只是个俗人,没有什么窃国的大志,能得到一些物质上的赏赐就已心满意足了。只有这样,大王才能放心地让我在前线领兵啊!”

其实,古往今来,领导的驭下之道往往大同小异。

一是、笼络人心,靠高官厚禄或美色制约属下;

二是、揪住属下的小辫子,一旦发现属下有什么经济问题或生活作风问题,那便以此作为要挟,揪住不放。

所以,从古至今领导们都不喜欢六根清净不贪财不好色完美无缺的属下,反而愿意任用那些有小毛病的家伙。

参考资料:

【《西游记》、《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