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 推行河長制以來,在寧都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縣共同努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着力解決河湖管理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河長制由"有實"轉向"有效",河長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建立工作體系“見河長”。在2017年全面建立河長制工作體系基礎上,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寧都縣全面建立了寧都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縣河長制辦公室配套制度全部出臺。全縣共明確縣級總河長1個、副總河長1個,縣級河長6個,鄉鎮河長48個,村級河長300個,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

河(湖)長履職“見行動”。贛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寧都縣委書記邱建軍、縣長劉定輝帶頭巡河,對河長制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主動將河湖“老大難”問題作爲自己的“責任田”,帶動各級河長履行巡河、管河、護河、治河職責。並針對亂圍亂堵、亂佔亂建、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羣衆關心的河湖突出問題,開展整治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開展專項行動,河湖治理“見成效”。年初,寧都縣制定了《2020年寧都縣河長制工作要點》等工作專項整治方案,在全縣範圍內整治以“清潔河湖水質、清除河湖違建、清理違法行爲”爲重點的“清河行動”、“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着力解決一批危害河湖健康、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維護好全縣河湖生態環境。有效的開展了工業園區水污染、城鄉生活污水、畜禽(漁)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河道岸坡環境、侵佔河湖水域岸線、非法採砂等專項整治行動。

截至6月底,排查出城鄉生活污水直排6個,經整頓新建達標農村污水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6處;排查小型水庫肥水養魚1處,目前已全部關停;開展環境整治執法行動685次,出動人員1.8萬人機械1256臺班,整治溝渠岸線956公里,清理打撈垃圾3780噸;開展侵佔岸線執法行動268次,出動人員2366人機械320臺班,取締拆除違法建築物面積1350平方米。

探索思路,河長制工作“見長效”。寧都縣投入6000多萬元對重點河段開展綜合整治工程,並按照行業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各鄉鎮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收集處理項目,聘用1600名保潔員,對河道沿岸管護區域內的垃圾進行日常清理,建立長效保潔機制。並落實考覈問責,建立激勵機制,定期對各鄉(鎮)河長制工作進行考覈排名,對工作較爲突出的進行表揚獎勵,對工作落後的進行通報批評,對問題較爲嚴重的嚴肅問責。同時,各地積極“生態治水”,推動河長制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湧現出一批黨員河長、河小青等,形成河湖管理保護合力。(謝滿生 黃安福)

編輯丨鄧藝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