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奢侈的,活着,也是奢侈的。

——遇言姐

《一秒钟》上映一周后,票房终于破亿。

看起来电影的投资不是很大,希望张艺谋可以收得回成本。

《一秒钟》注定是一部波折的电影,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技术原因”。

先是因为“技术原因”退赛柏林电影节,后因为“技术原因”不能在金鸡奖首映。撤档、延期,坎坷上映。

一起观影的朋友叹气:这片子拍给谁看呢?幸存者不想再面对痛苦回忆,年轻人也不想看悲哀的旧事。

我说——

咱们俩不是在看吗,历史总会有人记得,会有人想要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07年,张艺谋受戛纳组委会委托,拍摄了一个三分钟短片,也就是《一秒钟》的雏形。

之后的十来年中,他始终惦记着这个故事。

这样敏感的主题,这样贫瘠的背景,这样简单的情节。

张艺谋肯定知道这部电影很难赚到钱,但他还是拍了,因为记录与反思是一个电影人的责任。

《一秒钟》和《归来》都节选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

原著写的是,旧上海殷实家庭的公子哥儿,通四国语言、会打马球的留美博士陆焉识,被判无期徒刑,在大西北劳改。

最恐怖最震撼的大幅篇章无法拍摄,《归来》选的是小说结尾相认的一段,《一秒钟》选的是小说中部逃狱一段。

原著中的陆焉识用了2个月的时间,从青海逃到上海,只为见家人一面。

《一秒钟》里,张译没有走那么远。

漫天的黄沙,贫瘠的土地,破烂的镇子,呆滞的面孔,一个叫花子样的男人从劳改农场逃出来,只为看一部电影。

确切的说,他要看的是在正片前放映的“新闻简报”,因为“新闻简报”里有他女儿的一个镜头,一秒钟的镜头,一个积极劳动的小姑娘扛起一袋面粉。

张译为了这个角色在一个月里减掉了20斤。

张艺谋说:“我要看到你的颧骨。”

于是178的张译瘦到110斤,脂肪与肌肉一起消失不见,干枯蜡黄、形销骨立,连张艺谋都开始担心他会不会熬不住。

如果你读过《陆犯焉识》的小说,就会知道张译必须要这样做。

那是泯灭了现代文明的年代,人性在这里只剩原始和麻木。

饥饿,足以令一个留美博士跟草原上的牲畜没有分别。

而饰演刘家姐弟的两个孩子,无法要求他们同样饿其体肤。

结果是透着现代气息的两个小演员,成为全片最出戏的存在。

电影在宣传中说,这是张艺谋写给胶片时代的一封情书。

不,这不是情书。

情书是像《天堂电影院》那样的,温暖、浪漫,在胶片的故事中与过去和解。

而在《一秒钟》里,爱是奢侈的,活着,也是奢侈的。

几个人物,是在大时代的滚动播报中,被淹没被埋葬的微尘沙砾。

张译保护胶片,是为了女儿一秒钟的镜头。

他坐在无人的剧场,对于一遍遍反复播放的“先进事迹”熟视无睹,只想在银幕上找到拥有一秒钟镜头的女儿。

刘浩存抢胶片,是因为弟弟烧坏了借来的灯罩,她要用胶片做个灯罩赔给别人。

是的,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用胶片做成的灯罩,用轮胎做成的鞋底,都是奢侈品。

范伟挽救胶片,是为了借机打击竞争者,保住自己放映员的位子。

他是一个油滑自私的人,为了立功举报了张译,让保卫科的人来抓他。

他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剪下张译女儿的两帧底片,偷偷把它装在张译口袋里。

那些盼电影如盼过年的群众,他们的面目是模糊的混淆的,在贫乏扭曲的世界中,人们为了翻肠倒肚的胶片忙碌,这是他们唯一的娱乐。

最痛彻心扉的一幕是,张译和刘浩存被保卫科五花大绑丢在一边,头破血流的两个人与干事们同看《英雄儿女》。

演到父女相认的那段,所有人哭的像个孩子。

下一分钟,保卫科的人翻出了张译身上的胶片, 不顾一个父亲的苦苦哀求,将张译女儿最后的影像丢入黄沙中。

电影带来的人性之光转瞬即逝,世界仍然是野蛮与麻木的世界。

一段惨痛记忆,一曲时代悲歌。

看到张译将一秒钟的镜头看了一遍又一遍,遇言姐的朋友哭了:“他的女儿是不是死了,我看到他的这个眼神,就知道他的女儿一定是死了。”

胶片脏了、划了,可以用蒸馏水冲洗,时代的创伤又该如何修复?

《一秒钟》只有3个角色,故事发生在一天之中。

不像张艺谋以往嗜好的浓墨重彩,《一秒钟》是一个时代里极小的片段,里边隐藏了导演很多想说的话。

50年过去,大江东逝,换了天地,昨日之事昨日死。

张艺谋从那个卖血攒钱买相机的年轻人成为一代国师。

他是一个老人了。

蜚声国际、功成名就。

70岁的张艺谋仍然执着的找寻着掩埋在沙尘中的那两格遗像。

一生夙愿、朝花夕拾。

虽然,这样的努力更像是刘浩存,找到的是包裹底片的报纸,而历史的遗像葬身黄沙,成为没有人知晓的存在。

但至少,历史的缝隙中,普通人被风吹散的一秒钟,在张艺谋的光与影中留存。

张译凝望着镜头说:一秒钟太短,不够。

那一刻,分明是导演在吐露心声。

《一秒钟》是张艺谋近年拍摄的最真诚的电影,最质朴的电影。

曾经,有人问张艺谋,你都已经做过那么大的开幕式了,上头多少会看在面子上活络点吧。

张艺谋说,这怎么可能呢,它是制度,你就算把全国所有这个式那个式全包了,拍电影时你就是个导演,该遵守什么还遵守什么。

他说那些指责自己不坚持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拍电影不是个人的事,电影作品是要落地的。

拉着队伍,花着投资,拍一个不能放给观众看的电影,这不可行。

张艺谋什么都知道,但还是拍了《一秒钟》,他说在这个时代类似的剧本已经很少了,在70岁之际他仍然喜欢有力量的东西。

70岁的张艺谋,不上综艺、不上热搜,仍然保持着创作上的原动力,以敬畏的态度审视生命个体。

遇言姐给这部电影多打了一颗星。

半颗给张艺谋手中未上映的部分,半颗给张艺谋未曾泯灭的电影心。

时代浪潮下的一粒沙,被狂风裹挟,被洪流掩埋。

感谢张艺谋,让这一秒钟的故事不被遗忘。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