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你“老公”新片票房可能要炸了!

這部片,跟着你倆在全國觀衆面前“官宣”過的。還上了三回熱搜——

第一回,賈玲金雞獎追星夢碎——“華子也沒見到”。

第二回,賈玲成爲最強追星人——“劉德華請他演自己夫人”。

第三回,天王親自送上一句——“賈玲,我愛你”

那張“海報”,見證了一段動人追星“虐戀”的歡喜結局。

而這部華子新片的片名,你們可能都在賈玲一次次安利中見過了——《拆彈專家2》。對的,主演名單中,暫時沒有賈玲。

替賈玲問一句:新片美不美?答:不光美,簡直要炸!

自信源於影片質量。

看完後,三個想不到。 原以爲,續集會躺着賺錢。

結果,是搶着燒錢

上一部《拆彈專家》“炸掉”了紅磡隧道。導演邱禮濤這次故事另起爐竈,還將“魔爪”伸向了赤鱲角機場和青馬大橋。投資更大,動作場面更密。《拆彈專家2》中的動作戲從數量上看,相比前作更密集和緊湊。

同時設置也更加豐富、多樣,除了緊張刺激的拆彈場面和爆炸戲份,還增添了近戰,以及高空的動作——

原以爲,續集會缺驚喜。

結果,“暗戰”組合20年後重出江湖,港式雙雄情意滿滿。

最後的想不到——說過不拼命的港片勞模劉德華,被導演親自蓋章,又忍不住“玩命”了。

第一部問世時,華子17年意外墜馬事故沒多久,跟邱禮濤說,“影片中一些動作不能自己來做,如果再受傷就可能很嚴重”。

可不到三年,59歲的劉德華又開啓了玩命拍戲的模式,在續集中完成了大量高難度的動作戲。

而且,這一次的劉德華,表演極有可能帶給所有觀衆驚喜,演出一個正邪難辨的新角色。在這立個flag,華子憑這個角色入圍影帝角逐,不難。

難怪,劉德華的老搭檔王晶看完影片,爆粗力挺,“說什麼港片已死”?

而當港片發力,天王玩命,賀歲檔的所有影片,要小心了。誰知道這部賀歲檔黑馬,票房會有多炸?

港片勞模,又把我們給“騙了”

《拆彈專家1》,票房4億,本港華語片年度票房亞軍。

成績“平平無奇”?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在2017年港產警匪片的逐漸式微中,它還是殺出血路。

憑什麼?在我看,在它原汁原味的港片氣質。

港片的最大氣質是什麼?

動作是港片最普世的語言。不分老少,人人皆宜的娛樂片快意是港片最大的羣衆基礎。

導演邱禮濤,港片快手,最放心類型片導演。

各種港片都敢拍,能拍,就連周星馳拍不完《新喜劇之王》都找他去幫忙聯合導演。

到了警匪類型,《拆彈專家1》,是他第一次拿到1.8億這樣的大投資,節奏感十足的配樂,快刀斬亂麻的槍戰,流暢自然的鏡頭組接,紅紅火火的爆破場面.......

該有的大製作警匪片標配,他確實做到了。

但實際上,對於邱禮濤來說,第一部,只是練手。

第二部,纔算真正玩出意思。

兩部《拆彈專家》看下來,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動作戲——格局繼續擴大。

上一部,還是劉德華穿着防爆服到處拆炸彈?這一次,除了大家觀衆已經被科普的手雷、C4炸彈,直接上了世界上最小的核彈——大衛·克羅炮。

它的恐怖不止於爆炸帶來的殺傷力,也在於爆炸結束後致命的輻射,足以讓爆炸點周圍巨大範圍內的土地生靈塗炭。

換句話說,這一部拆彈專家要拆的——竟然是“核彈”?

在更大投資的助力下,場景、特效也全面升級。

上一部,整部影片最重要的場景就是紅磡海底隧道,直接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這條隧道作爲拍攝取景地。

到了這一部,邱禮濤直接升級爲華語電影界的“爆炸狂人”,接過已經去世的陳木勝導演的衣鉢,成爲華語電影界的邁克爾·貝。

誇張了?給你看下——

赤鱲角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客運量位居全球第五,貨運量全球第一。

電影一開場,一分鐘,“炸了”。

這片佔地85萬平方米的土地升騰起巨大的紅色蘑菇雲,連帶周邊的建築一起被吞沒在漫天的硝煙與火焰中。

這還只是開場。

青馬大橋——本港最重要的交通幹道青嶼幹線的組成之一,大結局,“炸了”。

這座長達2千米的大橋斷成數截,被洶湧火焰所淹沒。

全片一共六場爆炸戲,氣氛不斷升級,節奏不斷拉昇。

我知道,肯定很多人會批評港產動作電影熱衷於製造奇觀,刻意製造暴力奇觀。

但可以告訴你,這一次的邱禮濤,每場動作戲的安排,都具有足夠的動機,動作戲,和人物性格和命運的轉折緊密相連,絕非簡單粗暴的“爲了爆而爆,爲了炸而炸”。

電影所有的爆破場面,都牽連於一個人——劉德華飾演的拆彈專家潘乘風。

簡單說下故事——影片一開場,這個人物就暈倒在爆炸案現場,被警方列爲嫌疑犯。

由於意外失憶,爲了尋找真相,他決定擺脫警方控制,向同是拆彈專家的好友董卓文(劉青雲 飾)求助。

而急於破案的女督查,同時是潘乘風前女友的龐玲(倪妮 飾)也被捲入其中。然而隨着調查深入,他的好友和前女友龐玲(倪妮 飾)卻給他講述了一段截然不同的回憶。

到最後,兩人曾是惺惺相惜、旗鼓相當的生死之交,好像站在了彼此的對立面。

而潘乘風究竟是警是匪,就構成了影片最大懸念。

這麼多年,除了《無間道》和《門徒》,什麼時候看到劉德華真正演過反派?

但我告訴你,這一次的劉德華,應該比前兩次更特別。

之前是觀衆知道劉德華是反派,角色在掙扎。

這一次,是劉德華和觀衆都不知道他是不是反派,觀衆跟着華子一起掙扎。

角色從頭到尾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善與惡,一念間。

也是由他的善惡出發,又以“爆炸”和拆彈爲核心,延伸出多個副舞臺:機場、大橋。

炸的是他,拆彈的也是他,爆炸,成爲生死之間的樞紐,更是考驗信念的窄門。 還是一道人性的選擇題:

炸,還是不炸?

電影主題曲由劉德華親自作詞,歌名有點意思——《相信我》。

信,還是不信?這正是導演邱禮濤爲觀衆設計的最大迷霧,先向觀衆交付一種懸疑,模糊了潘乘風這個人物在之前給觀衆的固有印象,再通過閃回段落,翻找前情,利用劉青雲的角色,幫觀衆和潘乘風一起,理清懸念的緣由。

不得不說的是,潘乘風這個角色必須由劉德華來演,也只能由他來演。

正因爲是劉德華,觀衆才相信這個謎一樣的人物,是可以成立並值得信任的。看完電影,我相信所有觀衆都會被故事的反轉繞暈,最後能選擇相信,那是因爲,我們信劉德華。

如果說演員魅力真的存在,我相信這就是。

誰說港片已死,《暗戰》組合不服

但《拆彈專家2》又絕對不是獨角戲,而是雙雄片。

能跟劉德華旗鼓相當的,同樣由邱禮濤拍的《掃毒2》用掉了古天樂,這一次上誰?

《暗戰》,劉青雲。

在那部杜琪峯執導的警匪片裏,劉德華終於開始挑戰亦正亦邪的高智商匪徒角色,在電影裏跟他鬥智鬥勇的就是扮演警察的劉青雲。

杜琪峯將劉德華與劉青雲的貓鼠遊戲安排得張弛有度又妙趣橫生。短短一個半小時,兩個角色從對峙到合作再到惺惺相惜,那纔是港片真正的經典CP。

如果說動作戲是港片導演的殺手鐧,那感情戲,準確地說,男人之間的情感戲,打從吳宇森那會兒,就是他們放不下的情意結。

兩個字:義氣

這年頭講義氣,老土了。但這確實是港片長久以來最突出的標籤。

拍不好義氣的港片動作導演,不算頂級。

不同的港片導演,有不同的義氣,吳宇森的義氣,是喋血雙雄惺惺相惜。杜琪峯的義氣是不動聲色的槍火情義。

邱禮濤的義氣,看劉德華與劉青雲。

乍一看,好像不對?又是伏筆,又是反轉,懸念疊生,敵我不明,這怎麼講講兄弟情?

但沒有港片導演拍不出的兄弟情。

港片情意,不喊口號,不秀風格,動真格。

真兄弟,一起拆個核彈。

可以預告一下,整部影片,最耐人琢磨的,就是兩個角色的互動,要抓劉德華的是劉青雲,要救劉德華的,也是劉青雲。

兩個既是知己又是對手,勝負在他們之間遊走,他們彼此惺惺相惜,但又必須爭鋒相對。

整個故事不停反轉,再反轉。

但不管故事如何反轉,和老友鬧翻了,也會去送他母親最後一程,這就是港片。

一場重頭戲,這對拆彈兄弟迎來一項艱鉅的任務——解除兩個設置了同步引爆裝置的壓力炸彈。

兩個人要在只聞對方聲音,卻不見其人的情況下,同時剪下炸彈內部的線路,前後時間差不超過0.4秒。

拆掉了嗎?不說,就說一句:到大結局,兩個,只能活一個。

什麼是真情義?

不是你死我活。

而是我死,你活。

情意,在這一片“絢麗的火焰“下,更燃了。

這就完了嗎?

“燃”,不是電影人物刻畫的終點。

重點是抉擇。

可以說正是因爲有劉青雲這樣的兄弟,劉德華片中的角色,才能回頭。

再囉嗦一句,雖然是雙雄戲,但出人意料地,倪妮演的女主,可不是來打醬油。

她這次飾演的角色龐玲,不僅是潘乘風的前女友,還是反恐特勤部隊的總督察。正是因爲她急於破案,說服潘乘風去接觸恐怖組織,才引發後續一系列故事。

而這個角色,當然又跟劉德華劉青雲的角色情感構成拉扯。這出戏,就更有意思了。

賈玲管管你“老公”,求他別拼命了

不用說,整部影片的核心,是劉德華。

從第一部開始,導演邱禮濤就有句話,“沒有華仔,不成事”。

而劉德華在影片中的角色,除了主演,還是監製。

大家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劉德華擔任監製的續集,出得總是很慢,比如《無間道》。

這一次,光劇本就打磨了三年之久,特效是做了近一年,等了三年,愛讓觀衆等到續集。

而這一次的劉德華飾演的角色,明顯也更拼了。

一上來,就飾演的是一位殘障拆彈專家,全程戴着假肢搏鬥,打戲還最多。

上一部的角色,不必諱言,最被詬病的一點:劉德華的角色,相對扁平。影片中最爲人稱道的一個片段,是劉德華飾演的主人公面對即將被炸彈奪去生命的同袍,救不了,撒腿就撤。年輕的警察在“我是警察,我有責任”的呼喊中失去了生命。

那也是角色唯一一次人性暴露。

這一次如何?給你看看劉德華眼裏的戲。

狠辣、冷酷的,迷茫、遲疑的。憤怒、絕望的,

不必擔心,劉德華這次的角色,再是一個英雄背景板。

甚至影片第一個反轉就發生在人物設定上,影片中,角色潘乘風失去的不僅是他的左腿,更是人物的信念。而影片的故事,實際上也是他找回自己信念的過程。

所以這一次賈玲的華子塑造的是一個更加模糊曖昧、充滿爭議性的主角。

劉德華自己說,“第一部的角色比較直接,浮動不會那麼大。但是這一部的潘乘風,波動很大,表演上面需要更大的張力和配合。”

看完影片,甚至可以說,潘乘風可以說是近年來華語動作犯罪電影領域,很有新意和突破的一個角色。因爲他基本超越了傳統警匪片中對好人與壞人的單一概念。

而這個有瑕疵和道德縫隙,有的掙扎與困惑,充滿人性的角色,又偏偏是劉德華演。

也預告一下,這次劉德華的表演比第一部好得不止一星半點,幾乎可以說是演技大爆發,甚至是這幾年,華子演過的最飽滿、最富於細節的角色。

就一場戲來說,他眼睜睜看着自己昔日戰友受傷卻無能爲力。昏暗的環境裏,邱禮濤,就拍他一張臉。

從難以置信,從關切緊張再到痛苦絕望,那一刻,你就能猜到,角色怎麼選。

對,是犧牲。

到底爲何犧牲,如何犧牲,自己去看。但劉德華這一次演的可不是文戲,而是武戲。

他飾演的潘乘風雖然失去一條腿,開始該玩命的,照樣要去。

這次的邱禮濤,除了緊張刺激的拆彈場面和爆炸戲份,還增添了高空的動作——

跳樓。誰跳?賈玲的華子。

跳車,誰跳?華子。

影片裏每場戲的動作設置,都非常的實。

邱禮濤的動作風格,要的就是近身搏鬥時拳拳到肉的痛感,誰痛?還是華子

不必廢話劉德華多敬業了,問題是這位敬業港片勞模,已經59歲。

經常想問一句,港產動作片何以精彩?

不是什麼高深的技巧,也不是什麼高級的表達。

一句話,該他們上的,不猶豫,該他們跳的樓,不哆嗦。

別忘了劉德華的職場金句——這不是應該的嗎?

拼,就是港片的真。不靠天分,只求苦工。

今天,就港產警匪片而言——

吳宇森老去,杜琪峯放棄。劉偉強,林超賢轉型主旋律大製作了。

真真正正做港式警匪片,又做出港味的,不多,能挑大樑演員的,更少。

邱禮濤+劉德華劉青雲,《拆彈專家2》,可能就是當下大銀幕,我們能看到最好港產警匪片了。

還是那首主題曲——《相信我》。相信,是因爲劉德華。

但這也是港產片的不幸。

我們能相信的港產警匪片旗手,還剩多少個“劉德華”?

有賈玲的神助攻,還有硬氣的品質,《拆彈專家2》,大概率成爲賀歲檔最強黑馬,但

賀歲檔黑馬源源不絕,而這樣的“老公”,我們只有一個。

聽說劉德華還想拍續集,不知太太的角色誰演?賈玲,管住“老公”,我們都靠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