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泽东听到罗荣桓病逝的消息,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他转过身,提笔写下: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的去世,对于毛泽东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

图 | 毛泽东悼念罗荣桓

那一年,罗荣桓是开国元帅中最先去世的一名元帅。

1902年,罗荣桓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南湾村一个比较富庶的家庭中。

他家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的爷爷罗汇吾

罗汇吾是个资质普通的读书人,他读了半辈子书连秀才都没能考上,郁郁不得志的他只能选择回到家乡开设私塾维持生计。

闲暇的时候,他还得经营家中的一斗谷田补贴家用。

到了罗荣桓父亲罗国理这一代,罗国理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他的父亲像极了一位励志的中年男人。

罗国理不到二十岁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的罗汇吾去世,子承父业的他也开始学着父亲开设私塾维持生计。

但他们家此时的生活仍旧入不敷出,难以改变小农家庭出生的命运。

父亲罗国理索性借了一笔钱,准备拼一下。

他用这笔钱开了一家“永隆”杂货铺,没过多久,他又扩大了营业范围,开始在店里专卖一些中药。

罗氏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有了好转,在任何一个时代,有地便是宝的思维极大的刺激了罗国理,他用这笔钱购置土地,日子越过越好,不仅成为了罗氏一族的族长,还成为当地颇有地位的乡绅。

后来,这家杂货铺的后面成为了罗国理的新住宅。

图 | 罗荣桓故居平面图

新住宅的前面为杂货店、中药店,西边为家人住房,东边为招待客人的地方,罗国理还专门为罗荣桓增设了一个小书房。

而最北面则为厨房,还养着猪牛牲畜,以及堆放着一间杂物。

这样的住宅,对于乡间农民而言,简直就是豪宅。

那时候的罗国理也很满意。

因为他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可没过多久,他就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1908年,罗国理受人诬陷,损失了一笔钱财,家道开始中落。

家庭巨变的这一年,罗荣桓才年仅六岁。

他在年少的时光里,开始感知人情冷暖。

父亲店铺的生意越来越惨淡,一家亲戚里,唯有舅舅还依旧和他们家往来。

1910年,父亲将他送到私塾读书。

年少的罗荣桓,对于读书表现出了超高的痴爱。

父亲生活中遭遇的波折,让他变成了一个脾气古怪的人。成长与封建落寞家庭中的他,性格也开始变得寡言内向。

闲暇的时候,罗荣桓喜欢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炎炎夏日,他总是爬上池塘边的一颗大树上读书。

特别专注的时候,他会从树上掉落进池塘,那时候,家人总喜欢叫他书呆子。

因为酷爱读书,罗荣桓在读中学的时候已经近视,不得不佩戴眼睛。

1919年,罗荣桓从家乡高小毕业。

年少的他选择远离乡村,来到了湖南省城长沙。

在这里,这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少年进行了全方面的思想革新。

革命浪潮一步步的抨击他的灵魂。

此时的长沙正处于驱张运动浪潮中,罗荣桓很快成为革新浪潮中的一员。

罗荣桓也开始学着寻找革命的真正源泉。

1919年,12月。

因为革命运动的发展,学生开始罢课,罗荣桓选择回到了家乡。

这一年,他的父亲恰逢50岁大寿。

刚刚走进堂屋的罗荣桓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寿匾。

---艾令同庆。

那时候,罗荣桓还不太明白寿匾上这四个字的意思。

“艾”指的是整整五十岁的罗国理,而这里的“令”暗含令郎之意,指的便是罗荣桓。

原来,罗国理已经准备在自己五十大寿的时候,瞬间安排自己儿子罗荣桓的婚姻大事。

少儿结婚,老人过寿,这对于罗国理来说,是人生中难得一见的大事。

新娘子颜月娥是一位出生贫家的女子,她比罗荣桓要大两岁。

可他不知道,这桩莫名其妙的婚姻,却毁掉了一个女孩一辈子的青春。

罗国理原本希望给自己的儿子办好这桩婚事,然后让他能够顺顺利利的继承家业,自己在安乐之年做好甩手掌柜。

然而,两人结婚后不久,罗荣桓又继续选择前往长沙读书。

罗荣桓只是偶尔回家和妻子相聚。

罗国理对此无可奈何。

1927年,4月。

罗荣桓进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他此时的梦想还是成为一名建筑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已经在学校加入共产党的罗荣桓开始受到监视,罗荣桓选择离校回乡,回家看一看他的妻儿。

在老家,年少的罗荣桓时刻关注革命动向。

他回到老家后不久,发现这里的信息实在太闭塞,外围发生的一切仿佛都和他没有关系。

那日深夜,罗荣桓看着熟睡的妻儿,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开始写信。

此次离别,罗荣桓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中,他叮嘱父母以后千万不要给自己写信,同时强调自己生死难料,如果颜月娥选择改嫁,希望父母能够同意月娥离开,同时帮助他抚养自己的小女儿。

第二封,他则是写给自己的过门妻子颜月娥。

为了革命,我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希望你改嫁,是否离开罗家,一切由你自己做主。既不强迫你留下,也不强迫你离开,但我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宣布解除。

临走之前,他登上了南湾西面的金觉峰。

此时,他的小女儿罗玉英仅有半岁,还是个只会吖吖呢喃的小孩子。

七月,罗荣桓选择放下教科书、计算尺,毅然决然的接受组织领导,前往湖南通城发展农民运动。

参加革命以后的罗荣桓,很快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秋收起义爆发后,罗荣桓也跟随毛泽东登上了井冈山。

那一年,罗荣桓被任命为红军第一批党代表。

---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

图 | 罗荣桓

啥是党代表呢?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这个职位其实一直都存在。

只不过,历代王朝的党代表有不同的称谓。

古代王朝的党代表和监军的性质差不多,他们负责的是制衡和约束统军将领。

而中国工农红军刚刚建立后的党代表,则更加倾向于“双首长负责制”的军事管理体系。

这里的党代表不仅要协同军事指挥员一起指挥战斗,还需要进行军队的思想教育。

说白了,党代表具有文职和武职的双重性质。

1937年,5月。

红军历经艰难长征后,罗荣桓的同期学友许建国看到已经35岁的老同学还是孤身一人,便让妻子刘桂兰给他张罗一个合适的人选。

22岁的红军女干部林月琴就这样走进入罗荣桓的生命中。

这是罗荣桓生命中的第二段婚姻,也是最后一段。

图 | 1938年,罗荣桓、林月琴拍摄于山西孝义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因为老家形势艰难,他仅送达过三封书信,保留下来的唯有写给二哥罗晏清的一封书信。

“现随军北上抗战,以后对家庭更无法顾及。非我无情,实处此国难当前,奈何!弟十年志之所在,想久已谅解,无详述之必要。玉英小孩蒙兄等爱护,当表示感谢。还希继续维持, 使她能够有所成就, 不致陷于无知无识,弟虽战死沙场毫无顾虑。”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的铁蹄一步步的践踏华夏疆土。

华北地区遍地狼烟,民生罹难。

罗荣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因为军务繁忙,罗荣桓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肾病开始影响他的健康。

为了让罗荣桓安心养病,组织让他南下至苏北接受治疗。

在这里,他的肾病仍旧没有得到康复,仍旧忙于工作,只是没有以往的繁忙。

忙碌之余,罗荣桓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日军投降了!

图 | 日军投降

1946年,7月。

日军投降的第二年,罗荣桓前往韩国平壤接受治疗,在平壤的医院里,医生告诉他得了肾癌,必须尽快切除。

可平壤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想要切除,必须前往医疗条件较好的苏联。

党中央又安排罗荣桓前往苏联莫斯科治病。

不过,罗荣桓在莫斯科的治疗也并不顺利。医生当时虽然切除了他长了肿瘤的左肾,但是因为抗战年代医疗人员素质有限,他的手术刀口缝合的并不理想。

手术结束没多久,罗荣桓的伤口就出现伤口破裂,大量出血的症状。

医生没有办法,只能再次对罗荣桓的伤口进行缝合。

这次缝合因为缺少麻药,罗荣桓的额头不断冒出汗珠,他用牙齿紧紧咬着下唇,总算挺过了这次创伤缝合手术。

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不禁伸出大拇指称赞,直夸他是“真正的英雄”。

一年后,他离开莫斯科,回到东北哈尔滨。

为了保证罗荣桓的身体顺利恢复,组织专门给他提供了一座从旧官僚手中接管过来的旧式庭院。

这座庭院有上中下三层,里面不仅有舞厅,还有会客厅、洗漱间。

罗荣桓从住进去的那一刻,就心中不安。

没过多久,他直接搬到了老战友谭政的家中,离开了那栋让他别扭的独立庭院。

1949年,年底。

解放战争初步结束,罗荣桓也前往北京生活。

图 | 罗荣桓

北京南池子18号的房子,成为了他新的住所。

罗荣桓进入北京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叮嘱家乡衡阳铁路局局长郭维城不要为自己的亲戚搞特权。

“衡阳是我的家乡。会有很多人想通过你上北京来找我。你要做工作,劝他们不要到北京来。不能让他们免费坐火车。”

果不其然,不仅是罗氏亲戚想要免费乘坐火车前往北京,就连罗荣桓的近亲兄弟和他的长女也想要来北京。

因为刚刚入京,罗荣桓的身份又特殊,他的家里不仅有自家人,还有秘书、司机、警卫员等,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开始显得有点局促。

罗荣桓刚刚住进北京没多久,他的二哥罗晏清、长女罗玉英就准备来北京。

罗晏清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罗荣桓的女儿先是来到武汉,试探罗荣桓的口吻。

中南军区副司令员萧劲光得知他们的身份后,热情招待了这家人。

出发之前,罗玉英以长女的身份给自己爸爸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想要前往北京,同时希望爸爸能够帮助自己女婿安排后续的工作问题。

罗荣桓收到女儿来信,急忙回了一封信:

“你爸爸20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 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一无所有。你弟妹们的上学是由国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我亦无法负担。 因此陈卓等来此,也只能帮其进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

这封信传到罗玉英的手中后,罗荣桓才准许他们来到北京。

在北京,罗荣桓只是将他的女婿以及两个侄子按规定送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其余事项一律不予安排。

她的长女罗玉英,成为她最头疼的一件事情。

罗荣桓因为年少离家,对于前妻以及自己的这个女儿多有亏欠。

罗玉英也因为年少无人照顾,没有读过多少书,来到北京后,罗荣桓干脆将她留在家里补习以往的功课,随后又送入了中学学习。

1954年,罗荣桓一家人搬离北京南池子18号,一家人来到东交民巷新8号。

图 |1958年,罗荣桓全家合影

在这里,房子虽然大了,可他对子女的要求却一刻没有放松。

他们仍旧没特权,仍旧受到罗荣桓的严格约束。

1963年,12月16日。

罗荣桓病重,临终之时,他给爱人林月琴留下遗言:

“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