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确实打了很多胜仗,使得苏联疲于应付,甚至如果几大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以后,苏联就只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苏联当时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基本都落入纳粹德国之手,但是斯大林格勒的会战纳粹德国元气大伤,并且在苏德战场维持了战略牵制,并最终等到了战略反攻,为什么?为什么苏联在前期如此惨败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整个战局?难道在理论上和现实上纳粹德国就真的这么不堪一击,或者是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样强大吗?

其实并不是,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其实德国没有足够的实力。但是因为希特勒在外交上以及在具体的军事方面实施的是闪电战术,所以初步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以战养战的目的其实有两个,除了夺取敌方国家的主要领土人口以及机器工业的生产力补贴自己之外,还在于尽最大的可能消灭对方的生产和抵抗能力,这才是以战养战。

当时虽然政治和经济以及制造等方面的很多地区苏联都逐一失去,而纳粹德国相继占领。但是苏联最关键的一条战略补给线依然牢牢把控,而斯大林格勒就是其中的关键,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而言十分重要,一方面它是以领袖的名字命名的,如果这一个城市失去了,精神就不服存在了,而且这也几乎是苏联的最后的精神象征。

另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与外界几乎是最后的战略补给线,要是这个地方失去了,苏联可就真的没有抵抗能力了。另一方面,德国之所以能够在初期快速推进,是因为苏联的大意和麻痹,以及闪电战术的效用的另一方面。希特勒也知道,闪电战并不可能持续多长时间,除了要切断苏联的所有战略布局之外,更关键的要在于德国必须获得这一条战略补给线上的高加索油田,这是最主要的战略物资。

所以两者数百万军队总和一千多万军队在整个苏德战场,关键在于斯大林格勒进行了长期的拉锯。在旷野上作战,在雪地上作战,在街巷里作战。一枪一炮,争夺着每一寸土地。有时在一个街巷当中向前推进了一户住宅距离都有耗费大量时间和数百人的性命。

在这样一个残酷作战之下,苏联熬到了冬季。而当时的天气又格外寒冷,德国自认为最有能力的最后一击被苏联扼杀,不仅苏联取得了自己的战略补给,自己的国家暂时安全,而德国也因为这场耗费损失大量精锐部队,虽然之后德国迅速补充了军队人数,但是军事作战力量是根本无法与前期的优质军人素养相提并论的。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虽然获胜了,但是伤亡程度远远大于德国,德国之失败在于他没有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构想,整个东方战场的局势开始出现变化。自己没有能力把控整个战局的走向,进而丧失了整个战场。但是苏联除了战场时自己国家本土以外,苏联居民的损失以及伤亡是极为惨重的,虽然最终在战略上获得胜利,但是对于苏联社会和民众而言,没有胜利可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