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完成品牌形象升級的車企中,名爵無疑是做得比較突出和成功的一個。他們全新的“數字燃動”家族風格讓人有過目難忘的效果,給人充分運動和時尚的感覺。在新款名爵6和領航之後,全新名爵5也更換到家族風格下,作爲一款爲年輕羣體量身定製的產品,它的售價區間爲6.79-10.49萬元,親民的價格與亮眼的外型共同組合成爲“必殺技”,很多朋友在後臺詢問這臺表現如何。近期我們對全新一代名爵5 2021款300TGI DCT潮越青奢限定版(下稱名爵5)進行了試駕,一起來看看它的實際表現。

外型設計——第三代家族風格時尚運動 溜背造型深得年輕用戶喜歡

全新一代名爵5基於榮威i5平臺打造,定位由上代的兩廂掀背轎車改爲三廂溜背轎車,從之前的“小鋼炮”變成“轎跑風”。全新造型風格讓其變成非常有攻擊性,車身的顏色與裝飾也很跳動與活躍,有核能黃、賽博灰、衝浪藍和雪上白四種顏色,而這臺主打色的核能黃看起來尤其耀目。

這臺“潮越青奢限定版”在車身周圍加入了黑色的拉花貼紙裝飾,包含車頭、車尾、前保險槓和側裙部分,還包括全黑外後視鏡,亮黑元素貫穿全車,與“核能黃”車身配色碰撞出極具動感的視覺反差感。

最富有衝擊力的前臉造型,車頭有明顯的下壓感,配合1.6米超寬中網和“獵鯊式”雙層網格佈局,確實有着鯊魚般的攻擊性。上層採用家族式“寬體數字燃動”格柵,立體卷積的條輻看似錯綜複雜,其實有明確清晰的走向,由下往上傾斜聚攏,營造火焰般的燃動感。下層採用扁平的蜂窩狀格柵,搭配兩側的通風道造型,整體的層次感也非常鮮明。

內窄外寬的前大燈看上去非常銳利,內部近遠光燈採用一體式佈局,全系標配LED光源,日行燈、示寬燈和轉向燈以三段式造型呈現,不僅格局清晰,更帶來更出色的點亮辨識度。側腮部分加入了立體的風道造型,具備真實的通風效果,視覺效果與實際作用達到統一。

側面看,車頭部分的下壓感更加顯著,搭配溜背式造型,簡直就是跑車範兒,這樣造型一看就是風阻較低。看得出,設計師對於車頂線條非常自信,採用了鍍鉻條裝飾側窗上沿,強化輪廓感。兩段式的車身腰線同樣非常漂亮,前半段由大燈延伸至後門把手,棱角的強度有漸變的效果,而後半段採用大棱角弧線造型,與內收的車肩營造出強烈的外拋感,充滿力量感,這是跑車化降低風阻的必備手法。

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爲4675/1842/1480mm,軸距爲2680mm。與同級競品相比,名爵5在寬度上的優勢格外突出,其餘尺寸在中上游水平。

全黑外後視鏡是“潮越青奢限定版”專屬設計,外殼設有LED側轉燈,底部佈置了360°全景影像的側置攝像頭,其餘功能還包括外後視鏡電動調節、摺疊、加熱和鎖車自動摺疊功能,比較全面。

門把手和無鑰匙進入按鍵都是車身同色,具備相當的視覺整潔度,全系標配駕駛位無鑰匙進入。

1.5T 車型標配規格均爲215/50 R17的前後輪,而1.5L車型則是205/50 R16。這臺車採用了黑銀雙色五輻式鋒刃輪轂,立體的造型營造出旋轉的視覺效果,運動感營造到位。輪胎匹配的是主打超強靜音效果的米其林Primacy 3ST系列產品。

相比起張揚的前臉,尾部相對要收斂些。整體看上去較爲圓潤飽滿,衝壓式尾翼與保險槓兩側的出風口造型依然體現出運動車的性能感。尾燈採用三道縱向延伸的燈帶,靈感來自賽道,如同飛馳而過的流光,點亮後極具辨識度。

保險槓下沿採用了黑色底裙,與車頭風格呼應。採用雙邊共雙出的排氣管佈局,扁平的管口看起來很精緻,但卻是裝飾效果,真實的排氣管隱藏佈置在底盤下方。將反光片放置在保險槓兩側的通風口造型內部,也很巧妙。

車廂佈置——以駕駛員爲中心 電子配置豐富 裝飾好看但材質偏硬

車廂內部,採用了以駕駛員爲中心的佈局風格,加入了黑紅撞色搭配,看起來不會單調。車廂的電子化程度較高,採用12.3英寸全液晶儀表盤與10.25英寸中控屏搭配,減少了實體按鍵數量,常用的按鍵也採用了與中控臺融合式的設計,整體看來簡潔大方。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採用真皮包裹,握感舒適飽滿。最引人注目的是運動化風格的細節,比如兩側打孔皮面、內側紅色縫線、底部鏤空裝飾和平底造型,運動氣質很足。1.5T車型都配備了換擋撥片,駕駛輔助系統撥杆佈置在左後方。左右橫輻以按鍵爲主,在調節音量時不如滾輪方便。

配備了12.3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實際是由7英寸液晶錶盤與兩側背光顯示儀表組合,可惜兩者的融合度並不算高,兩者有明顯的隔斷。中央液晶屏幕的像素不錯,UI界面風格也很年輕化,在開啓駕駛輔助時會顯示行車狀態。

全系標配10.25英寸半懸浮中控屏,內部搭載全新斑馬Venus系統,主界面採用了黑底色、大塊功能分區,操作的便利度大爲提升,也降低了對駕駛的干擾。內部功能也很強大,擁有個性化大數據導航3.0系統、酷我音樂、喜馬拉雅FM、手機遠程控制、OTA升級迭代、MG專屬AI助理,支持90秒連續對話、接入支付寶小程序等阿里生態,還能實現車家互聯。語音控制支持多媒體、導航、電話、天窗和空調調節。下方保留了常用的快捷按鍵,包括空調關閉、溫度,前後風擋除霧、一鍵主屏幕和音量調節。

黑銀雙色的電子擋杆居中佈局,看起來與寶馬的“雞腿”有些是相似,P擋頂部設置,左側解鎖鍵,用起來尤其順手。擋杆檯面板同樣是黑銀雙色搭配,看起來較爲精緻。左側設有電子手剎和自動駐車功能按鍵。前方配備有帶兩個USB接口和12V電源的手機儲物板,並未配置無線充電功能,後方是兩個帶限位器的水杯槽,儲物和用電都很便利。

中央扶手箱開口方正,有一定深度,容納小物件很實用。擋杆臺側壁額外加入了扁平的儲物空間,用來放置手機也很方便。

受到成本限制,車廂用料方面整體偏硬,如中控臺頂部、門板頂部都是硬質塑料,銀色部分也是硬質,好在中間層加入了立體菱形點綴,看起來並不廉價,只是觸感並不友好。門板扶手處採用紅色皮質覆蓋,還有特殊紋路裝飾,與座椅上的風格統一。作爲頂配車型,這臺車共配置有6個雅馬哈的揚聲器,並經過雅馬哈調音師的專業調校,音響效果還不錯,有些超值感,可以看到音響表面也有凸凹的紋路,增強設計感。

前排座椅採用仿皮包裹,座椅皮質略微偏硬,好在內部填充物飽滿,坐墊的承託力充足,坐墊和靠背都有充分的側翼支撐,黑紅雙色搭配也讓座椅看上去更有戰鬥氣息,紅色皮質也加入了特殊紋路,提升檔次感。功能上,主駕駛座椅支持前後、靠背(手動)、高低(2向)電動調節,副駕駛座椅僅支持前後、靠背手動調節。這臺車還配備有前排座椅加熱功能,功能也算齊全了。

後排座椅材質與前排相同,同樣採用黑紅雙色搭配,坐墊的長度充分,對腿部的承託性良好,靠背的傾斜角度也很合理,可以獲得較爲舒適的坐姿。空間方面,侃哥身高172cm,腿部空間約爲兩拳,頭部受到溜背車頂影響不到一拳,橫向空間較爲充裕。可以看到,兩側座椅靠背有一定的側向支撐,但並未配置中央扶手,這可能是爲了提升中間座椅的舒適性,乘坐時背部的舒適度提升很多。配置了三個獨立頭枕、地臺式空調出風口、USB接口和儲物格,但中央地臺的隆起對於中間乘客的腿部活動有影響。

尾門並未採用掀背式開啓,受到尾窗後延的影響,開口較小,不利於大件物品進出。尾廂空間,寬度內窄外闊,有一定的縱深,但高度有限,401L的容積只能算一般。後排座椅支持整體放倒,放倒後一定傾斜度,不能完全打平。地板下方配備有非全尺寸備胎,但沒有看到做減振和隔音處理。

動力與操控——1.5T動力較爲充沛 有一定操控性 高速時噪音略大

動力方面,名爵5提供來自上汽“藍芯”系列的1.5L自吸和1.5T渦輪增壓兩款發動機。其中1.5L發動機匹配5擋手動和模擬8速的CVT變速器,集成了阿特金森循環、分離冷卻系統、異形燃燒室和減摩等技術,最大功率88kW(120Ps)/6000rpm,最大扭矩150Nm/4500rpm,動力性一般,但油耗較低,工信部公佈的綜合百公里油耗爲5.6L。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7速DCT溼式雙離合變速器,集成了350bar高壓燃油噴射技術、深度米勒循環、高響應電控渦輪增壓器等技術,最大功率127kW(173Ps)/5600rpm,最大扭矩爲275Nm/1750-4000rpm,輸出數據與領航上的相同,略低於在名爵6上的調校,我們此次試駕的正是1.5T動力。

實際駕駛,1.5T發動機在怠速階段轉速保持在800rpm,雖然偏高,但靜謐性良好,傳遞到車廂振動也非常微弱。正常淺油門駕駛,車輛在起步時稍顯乏力,需要略微提升轉速,也能獲得平順的起步。保持油門,發動機轉速正常提升至1500rpm時動力就顯得比較充裕了,而在2000rpm時能夠獲得最爲直接的提速感,推動車身顯得輕快自如。淺油門駕駛,7速雙離合變速器會在這個階段升擋,1擋齒比較大,在升2擋是有一定的頓挫感,隨後的擋位之間銜接都較爲平順。如果採用一半深油門駕駛,轉速會拉到較高的3000rpm才升擋,這時候動力會更加厚實,平直道路上提升更帶勁,超車也更有信心。

發動機在3000rpm之內聲音控制得都比較得體,但是再往上噪音增加的比較明顯,後段的扭矩輸出並沒有繼續增加的趨勢。這臺發動機採用小慣量渦輪,把峯值扭矩調校的靠前,從低速到中速,大約是15km/h-80km/h階段的駕駛感覺都非常不錯。在高速階段,提速感覺會平緩些,加速到120km/h後段會略感乏力。變速器對於油門的理解到位,除了升擋時機與油門深淺對應線性,行進中深踩油門時的降檔動作執行也很迅捷,而且能夠根據油門深度選擇降擋的級數,獲得不同的加速體驗。在100km/h續航時,7擋對應的轉速爲2000rpm,略微偏高,說明超速擋的齒比設定不算小,對於經濟性不算有利,更側重動力輸出。

底盤方面,採用前麥弗遜獨立式+後變截面扭力梁非獨立式的懸掛組合。平直道路行駛,懸掛調校軟硬適中,有一定的路感,又能保持車身的平穩性,而且這臺車底盤在隔振和隔音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在80km/h時速內的胎噪與風噪控制的都還不錯,有一定的高級感。不過,懸掛在通過一些較大減速帶和坑窪時的處理就比較單薄,振動傳遞的很直接,後排的跳動幅度比較大,有些不適感。當然,只要駕駛者控制好車速,這個問題可以避免,但這也顯示出底盤成本有限,各部分連接的襯套、彈簧和避震用料都一般。

這臺車的方向盤配備了EPS-PR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擁有輕盈、標準和沉穩三種轉向手感,三種模式的助力有明顯變化,輕盈尤其輕巧,沉穩相對重手,標準則比較適中,給予駕駛員更多選擇的空間。另外,這套系統還具備PDC側風專項補償,當車身因爲橫風而產生偏移時,會自動施加調整的反向力矩,保證車輛的直線性。

因爲有不錯的動力儲備、精準的轉向,再加上這臺車本身尺寸緊湊,因此駕駛它在山路中有一定的駕馭樂趣,前提是要充分利用發動機的扭矩平臺,你可以用撥片換擋來保持轉速,也可以直接用S擋,保障在出彎時地板油加速能夠獲得充沛的扭力。用中速過彎,懸掛的側向支撐不錯,能夠保證車身平穩性,輪胎的抓地力也足夠。這臺車後懸掛採用變截面扭力梁結構,對於抑制側傾有一定幫助。利用電子系統實現的XDS彎道動態系統,在過彎速度較快時,能夠對於內後側車輪施加一定的制動力,讓外後側車輪跑得更快,提升了後輪的循跡性,減少了前驅車轉向不足的特性,對於提高過彎速度有提升,當然此係統在山路駕駛時很難清晰感受到,因爲我們的車速畢竟不算快。

侃哥總結:

10萬元以內轎車敢於以運動性爲賣點的不多,即使把外型做得很炫酷的車型,往往在動力與底盤表現也很難勝任,給人外型和駕控感受分裂的味道。全新名爵5的外型足夠運動化,這點相信大部人都認可,難能可貴的是它在動力與操控上也確實有一定的追求,雖然不能說做得很極致,但在此價位也少有比它再出色的了,當然前提是要選擇1.5T動力的車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