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存欄量恢復90%,1600萬噸凍肉投放,肉價爲啥沒降?

隨着經濟的發展,物價也不斷上漲,人們的收入高了,消費自然也有所增加,去年下半年以來豬肉的上漲一度超過了消費者的預期,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從十多元一斤直奔40元大關,即便是如今多地也維持在了28元左右,着實讓許多人喫肉喫得心疼。

近期有消息稱,在多地的促進養殖業的推動下,生豬存欄量已經連續10個月出現增長,能繁母豬存欄更是連續14個月出現增長,整體水平已經恢復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與此同時爲了穩定市場,保障雙節期間的豬肉供應,相關部門也表示將有1600萬噸冷凍儲備豬肉投放市場,對此有消費者則是感慨,存欄恢復,豬肉投放,肉價爲啥還沒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豬肉價格的恢復不僅是需要時間,也不是單一的存欄量就能解決,對於生豬養殖來說,整體雖然數量有所改善,但是模式卻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豬肉的價格上漲不僅有着物價的因素,也有着其它的因素,即便是千萬噸的凍肉投放,短期內或將仍難達到消費者的預期。

首先,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已超4000萬頭,生豬存欄超過4億頭,比之2017年來說也是達到了90%以上的水平。但與此同時另一組數據消費者卻並未關注,那就是規模豬場的新生豬仔已超3000萬頭,規模豬場也增加了1.5萬家以上,規模化養殖增加,其佔據的市場份額也大幅度的增加。

養殖業恢復,但並不意味着就是整體市場的降價,規模豬場的增加佔據了市場份額的很大一部分,對於規模豬場來說,無論是人工成本還是場地成本等都會遠超農村的散養戶,也就是說,生豬產能恢復,但是養殖成本整體增加,這是市場價格的很重要部分。

其次,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農產品的價格也不斷上漲,比之去年來說,物價已經上漲,所以豬肉價格即便是恢復也不會是當初的水平,十元時代基本已經遠去,時間不斷推移,價格本身也就會有所上漲,對於消費者來說,也要有着一定的準備。

再者,生豬存欄量的恢復以及生豬幼崽的增加,並不意味着一次性出欄量近期就會明顯恢復,與此同時春節和元旦也越來越近,由於多種原因今年的農民工許多也逐漸開始了提前返鄉,對於豬肉的需求更是明顯增加,肉價的下降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或將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見分曉。

有人說,規模化養殖增加,小型散養戶的缺失或將導致一定的“壟斷”,市場的價格也要有着一定的影響,對於消費者來說,散養戶和小型養殖場纔是市場價格降低的“主力”,農民的成本低是因爲沒有人工,場地便宜,各種費用低。

也有人說,農村的環境不斷改變,農民養殖戶也越來越少,不只是老家年輕人越來越少,也有着廢棄物無處堆放的因素,畢竟門口不能堆,家裏又味道太大,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適宜養殖的環境也已經逐漸消失,再加上物價上漲需求增加,10元時代看來是真得不會再有。

生豬存欄量增加,同時規模化的養殖場也明顯增加,對於豬肉市場的恢復,你又是怎麼看的呢?你認爲肉價會真的下降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