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個有重大節點意義的年份,因此,這個“年終歲尾”深負期待,別有分量——

在這個時間點位上,整個社會要眺望的不僅是下一個年度,更要放眼未來五年、十五年,我們稱其爲“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具體到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主線,對於公共政策的佈局設計,這是一張規劃圖,對於市井小巷的生活前瞻,這是一張明白紙。因此,寫滿濟南特色的“十三五規劃”,必然是一攬子看得見、摸得着的“盼頭”。

通觀《建議》全篇,無論“七個新跨越”,還是“十個新突破”,都是濟南的城市演化遞推邁入新發展階段後新發展理念的貫徹和新發展格局的呈現。“綜合實力”“發展質量”“對外開放”“科技創新”“高端智造”“數字賦能”“縣域經濟”……這些產業篩選和頂層設計皆具“發展方法論”層面的高度概括,看似與你的民生、我的日子有點遠不可及,但是細究一下,所有制度和政策在細分之下,都有明確的“柴米油鹽”指向,都有清晰的“喫穿住行”安排。

可以隨便拿出一條來分析一下,比如《建議》中指出,要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高標準市場體系”。聽起來,高標準市場體系是不是有點“飄在雲端”?但它的好處其實近在眼前。尤其在未來一段時期構建“內循環”主體的格局背景下,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更倚重內需潛能釋放,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將更多依託國內市場。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建成,意味着各層次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匹配更緊緻,從而全面增進社會總體福利。這無論對於鄉村振興、農民增收、豐富城市產品供給、提高產品安全性,還是對於中小企業改善經營,提升市場活力,尤其是中小企業優化營商生態,都有莫大的關係,建成這樣的市場體系,將是人人受益。

在《建議》中,正向推導每一條政策安排的福利鏈條,皆是要人人受益,都是在民生處落腳。所以,充滿改革誠意和治理善意的未來發展方案,只要不是被懸置,都可以深耕民生,服務百姓,抬升每個人的幸福指數。

一般而言,未來民生紅利的兌現,基本要本着兩個原則,一是實惠,也就是做大蛋糕,增加財富總值,提升社會整體福利,這一點從《建議》所設定的高端產業安排、基礎設施提升中可以感受到前景可期;二要普惠,也就是常說的“一個都不能少”,讓每個人都能分攤發展紅利,合乎共享精神。這一點在《建議》中,無論是治理效能上要求“政府運轉更加便民高效”,還是治理效果上追求“覆蓋全民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這些政策都是基於“普惠”性,不僅飽滿,而且可行,更具有持續性與下行性的品質。

規劃寫在紙面上,目標卻要落在實處。何爲“實處”?百業興盛爲實處,民生豐實爲實處。只有做大民生這篇大文章,纔算做好了強省會的鋪墊。尤其在消費經濟興起,“內循環”支撐發力的當下,居民消費水平代表了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值和經濟活力指數。因此,通過民生“實惠”和“普惠”共築強省會,是一條必選路徑。

原標題:民生“實惠”和“普惠”,共築強省會

值班主任:李歡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