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全省科技工作成效,解讀《關於深化科技改革攻堅的若干措施》。據悉,“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增長11.95個百分點。截至目前,擁有國家級衆創空間242家,居全國第二位。近日印發了《關於深化科技改革攻堅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2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深化科技改革攻堅,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增長11.95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列。“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15年的32.51%,增長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44.46%,增長11.95個百分點;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有望突破1.4萬家,是2015年的3.5倍。省級科技資金增加到120億元以上,是2015年的4.4倍,帶動市縣投入140億元。

實施505個項目,實現新增產值1249億元

科技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三五”以來,山東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目前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規模已突破5.05億元,爲培養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提升我省源頭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技術“領跑”領域不斷擴大,海洋、農業等領域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全國領先。2019年,啓動了“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等12個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實施了505個項目,財政投入36.5億元,預計形成發明專利2724項,拉動投資286億元,實現新增產值1249億元,新增利潤232億元,新增稅收64億元。

擁有國家級衆創空間242家,居全國第二位

截至目前,全省擁有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25家,省級以上衆創空間419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98家,國家級衆創空間242家,分別居全國第三位、第二位,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在孵企業超過2.5萬家,爲培育高企提供源頭力量。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建立科創板上市企業培育庫,進行“一對一”專業化服務輔導,支持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今年已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203家,較2019年增加8685家。

《若干措施》分4大部分,共25條

《若干措施》分4大部分,共25條。第一部分,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圍繞組織關鍵技術攻堅戰、佈局建設省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優化整合、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6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第二部分,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主要圍繞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平臺、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科技計劃項目、搭建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水平、完善省屬企業創新考覈機制等5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第三部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圍繞引進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推動科技人才分類評價、鼓勵外籍人才創辦企業、獲國家和省科技獎勵人員醫療待遇等5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第四部分,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圍繞全面下放省屬高校院所“六權”,深化科技獎勵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金融結合、完善省屬科研院所績效考覈、構建科技改革創新容錯機制等9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

記者:李金蔚 見習記者:朱文娜

責編:李金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