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現在玉米價格大幅度上漲國家爲了緩解玉米短缺的問題,現在已經開始限制乙醇的生產了。那麼我們的玉米價格究竟會不會因爲乙醇生產減緩而價格大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農業觀察出品

乙醇汽油的加速生產確實讓玉米的消耗量增加了很多,在2017年的時候工業用玉米只有30%左右,到了目前我們的工業用玉米達到了36%。這增加的玉米消耗大部分都是生產乙醇所帶來的消耗。

那麼也就說如果我們的乙醇汽油生產開始受到限制,那麼我們的玉米市場就會多出來很大份額的玉米存量,如果我們假設乙醇限產幅度可以達到一半,至少有佔玉米總量3%的玉米會被節省出來用於緩解玉米市場的緊張問題。

大家想想如多的玉米真的投放到市場究竟會引起多大的價格波動呢?

毫無疑問如果乙醇限產真的實行,玉米價格下行就是必然的結果。那麼是不是說我們農民就沒有機會賣高價了呢?

乙醇生產的原料雖然是玉米,但是實際來說其生產所使用的玉米絕大多數都是質量較差的玉米,只有一部分玉米可以作爲飼料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生產乙醇玉米的價值。

也就是說實際上生產乙醇的玉米的用途其實並不多,因爲其不符合飼用標準。所以我們認爲乙醇限產會有一些玉米流入市場,給玉米市場價格降溫,但是玉米的價格絕不會有大幅度的下降。

也就說我們農民在這個時候賣玉米如果出現價格大跌的問題不要恐慌,盡力爭取賣到接近當地價格高峯的價格,這樣我們的損失就會減到最小。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不要不拿國家的糧食調控政策不當回事,調控政策都是有持效性的,我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可能市場上會有一定時間的延遲,我們不會立即就感受到市場的變化。

所以有一些農民就不拿調控當回事,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一般來說國家的糧食價格調控政策都是“組合拳”單一的政策出臺只會起到很小的效果。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不過分地擾亂市場,這個大家很好理解,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對市場的正常秩序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二,給農民一個緩衝的時間,也給市場一個反應的時間,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的利益。

總之,在國家強壓政策的調控下,玉米價格雖然不會出現逆需求的逆勢下跌,但是更不會出現政策調控失效的情況。大家認爲政策調控是否會奏效呢?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爲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