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理性繁榮到死亡之谷,再到理性增長

作者 | 吳 靜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走了一條絕地反擊的道路。

今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8萬輛和2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1%和104.9%,單月產銷第5次刷新當月歷史記錄。1~11月,新能源銷售完成110.9萬輛,同比增長3.9%,其累計銷量增速成功由負轉正。

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將如何演變?

2020年12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峯會”上,多位汽車行業專家對新能源市場發展進行解讀和預判。

在上汽集團質量和經濟運行部市場與品牌管理總監郝鴻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非理性繁榮期、死亡期和理性增長期。當補貼退坡、市場熱度下降以後,市場迅速跌入深淵。隨後,因爲先導性企業的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理性增長。

超乎預料的是,中國新能源市場波動遠遠超過設想,只調整了一年,今年大概率將實現正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啓動以來,下鄉車型近4個月銷量已超過18萬輛,也在助力新能源市場的進一步回暖。

比亞迪乘用車產業辦公室主任熊甜波認爲,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量預計會有同比接近30%的增長,總量能夠達到110萬輛以上,整個市場滲透率達到5.4%以上。此外。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2萬輛的高點。

在一汽-大衆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大衆品牌執行總監馬振山看來,2021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年份。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增速已接近70%,2021年,預判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將達到50%。而在中汽協和比亞迪看來,這一數字將接近40%。

以外界始料未及的速度,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熊甜波作出如下分析。首先,個人需求佔比逐步擴大。在20萬元以上以及10萬元以下的純電市場,對私佔比已經達到72%。

以宏光MINI EV爲例,其帶動了10萬元以下純電市場的增長。從上險數看,其對私佔比非常大,且基本上分佈在非政策性城市。熊甜波認爲,這是市場驅動的結果,這也將進一步保障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

從價位段看,以往新能源車型低價位純電車佔比非常大,但在今年,20萬元以上的市場份額比重取得重大突破。在諸如特斯拉和蔚來定位高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助推下,消費者對高端新能源產品的認知和接受度有了極大提升,這也將進一步帶動一般消費羣體對新能源產品認可度的提升。

其次,北上廣深的銷量仍然持續領先。從絕對銷量上看,今年60%以上城市已明顯增長。

熊甜波補充道,以往這種增長體現在新能源集中政策性城市,今年,在很多沒有政策驅動、完全由市場拉動的地方,新能源銷量也有了明顯增長,與此同時,在342個城市中,有80%的城市新能源滲透率在逐步上漲。

這意味着,更多城市新能源需求正在不斷被激發。

第三,造車新勢力帶來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

造車新勢力由2019年的8%份額上升到14%,特斯拉今年給市場帶來的增長非常明顯。在熊看來,雖然自主份額有一定減少,但因爲市場整體被攪動起來,新能源市場將迎來更大機會。

基於此,比亞迪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態勢持樂觀判斷。

原因之一,政策層面依然會持續推動市場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佔比達20%,照這個推算,接下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年複合增長率接近40%。而由於初期基數低,增長率可能要比年複合率更高。

在地方政策上,上海新政及各個地方的各項補貼、路權等政策,都會對新能源市場有一個持續性推動。國際方面,今年11月17日,英國宣佈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再度提前5年,全球多國的明確禁燃計劃,這都讓電動化進程將再度加速。

原因之二,雙循環將助推2021年經濟平穩反彈,爲購買力持續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與各個專家預測相同,比亞迪預計2021年GDP增長在8%左右,居民整體可支配收入會進一步提升,將進一步帶來消費升級的增換購需求——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將逐步增大,這部分羣體對於新事物接受程度更快、更高,這爲新能源產品帶來更多機會。

原因之三,新能源技術革新讓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加強。

在比亞迪看來,新能源購買核心關鍵最終還是產品核心競爭力。

從產品方面來講,今年新能源市場上出現一些很有競爭力的車型,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持續熱銷,11月已突破萬輛,目前訂單依然火爆。由此看出,市場並不缺乏購買力,消費者升級需求依然存在,其中,撬動消費的產品纔是關鍵。

原因之四,2021年對公市場將會進一步帶來新能源整體市場增量。

以出租車市場爲例,按照每6年更換一輪做計算,基本上判斷每一年需求大約在23萬輛。再比如網約車運力也在逐步恢復中,截至目前,基本上平均恢復了85-90%,部分城市開始有運力缺口。目前比亞迪判斷網約車仍然會有56萬輛合規車的缺口。

在入門和高端市場,新能源汽車都將對燃油車形成逐步替代。收藏

超乎預料的是,中國新能源市場波動遠遠超過設想,只調整了一年,今年大概率將實現正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啓動以來,下鄉車型近4個月銷量已超過18萬輛,也在助力新能源市場的進一步回暖。

比亞迪乘用車產業辦公室主任熊甜波認爲,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量預計會有同比接近30%的增長,總量能夠達到110萬輛以上,整個市場滲透率達到5.4%以上。此外。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2萬輛的高點。

在一汽-大衆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大衆品牌執行總監馬振山看來,2021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年份。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增速已接近70%,2021年,預判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將達到50%。而在中汽協和比亞迪看來,這一數字將接近40%。

以外界始料未及的速度,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熊甜波作出如下分析。首先,個人需求佔比逐步擴大。在20萬元以上以及10萬元以下的純電市場,對私佔比已經達到72%。

以宏光MINI EV爲例,其帶動了10萬元以下純電市場的增長。從上險數看,其對私佔比非常大,且基本上分佈在非政策性城市。熊甜波認爲,這是市場驅動的結果,這也將進一步保障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

從價位段看,以往新能源車型低價位純電車佔比非常大,但在今年,20萬元以上的市場份額比重取得重大突破。在諸如特斯拉和蔚來定位高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助推下,消費者對高端新能源產品的認知和接受度有了極大提升,這也將進一步帶動一般消費羣體對新能源產品認可度的提升。

其次,北上廣深的銷量仍然持續領先。從絕對銷量上看,今年60%以上城市已明顯增長。

熊甜波補充道,以往這種增長體現在新能源集中政策性城市,今年,在很多沒有政策驅動、完全由市場拉動的地方,新能源銷量也有了明顯增長,與此同時,在342個城市中,有80%的城市新能源滲透率在逐步上漲。

這意味着,更多城市新能源需求正在不斷被激發。

第三,造車新勢力帶來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

造車新勢力由2019年的8%份額上升到14%,特斯拉今年給市場帶來的增長非常明顯。在熊看來,雖然自主份額有一定減少,但因爲市場整體被攪動起來,新能源市場將迎來更大機會。

基於此,比亞迪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態勢持樂觀判斷。

原因之一,政策層面依然會持續推動市場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佔比達20%,照這個推算,接下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年複合增長率接近40%。而由於初期基數低,增長率可能要比年複合率更高。

在地方政策上,上海新政及各個地方的各項補貼、路權等政策,都會對新能源市場有一個持續性推動。國際方面,今年11月17日,英國宣佈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再度提前5年,全球多國的明確禁燃計劃,這都讓電動化進程將再度加速。

原因之二,雙循環將助推2021年經濟平穩反彈,爲購買力持續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與各個專家預測相同,比亞迪預計2021年GDP增長在8%左右,居民整體可支配收入會進一步提升,將進一步帶來消費升級的增換購需求——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將逐步增大,這部分羣體對於新事物接受程度更快、更高,這爲新能源產品帶來更多機會。

原因之三,新能源技術革新讓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加強。

在比亞迪看來,新能源購買核心關鍵最終還是產品核心競爭力。

從產品方面來講,今年新能源市場上出現一些很有競爭力的車型,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持續熱銷,11月已突破萬輛,目前訂單依然火爆。由此看出,市場並不缺乏購買力,消費者升級需求依然存在,其中,撬動消費的產品纔是關鍵。

原因之四,2021年對公市場將會進一步帶來新能源整體市場增量。

以出租車市場爲例,按照每6年更換一輪做計算,基本上判斷每一年需求大約在23萬輛。再比如網約車運力也在逐步恢復中,截至目前,基本上平均恢復了85-90%,部分城市開始有運力缺口。目前比亞迪判斷網約車仍然會有56萬輛合規車的缺口。

在入門和高端市場,新能源汽車都將對燃油車形成逐步替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