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一直有个说法,认为在抗战艰难之际,胡博士衔命赴美,争取美国援助,对中国抗战功莫大焉。他的粉丝也特别喜欢吹捧他这个贡献。其实事实完全相反,他对争取美国援助毫无贡献,有贡献的是陈光甫和宋子文。

抗战开始后,胡博士在国内参加低调俱乐部,主张投降,因为他觉得中国对日本毫无取胜机会,投降苟且偷生,以待将来,也许还有机会,不投降就只能玉石俱焚了。他这种主张影响还挺大,不少人喜欢听他这一套。

当时中美关系其实并不密切,中国驻美大使馆还是北洋时期留下来的,总共就三个人,也没多少业务,基本上就是照转,把国内来的转给美国,把美国来的转到国内,其它就没什么事儿了。

抗战开始之后,常公觉得这样不行,要加强对美外交关系,找一个熟悉美国的人去当驻美大使。他觉得,既然胡博士在美国读过书,影响又大,在美国应该是有很多人脉的吧?于是就把胡博士派到美国当大使去了。同时还给他配了几个助手,全是当时国内著名的教授,组成了一个小班子。

然而这时候,常公派到德国和苏联的大师,都是他觉得比较能干的官员,派到美国去的却是几个教授。为啥有这个区别呢?因为常公对美国支援中国抗战没有抱太大希望,主要的希望都寄托在当时和中国关系不错的德国和苏联头上,所以在大师的人选上就更加慎重,对驻美大使人选就比较随意。

常公的本意是,胡适到美国之后,要发挥特长,尽量在美国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争取美国人民的支持,推动美国援助中国抗战。这方面其实胡博士完成得还是不错的,到了美国,他就到处巡回演讲,谈笑风生,收名誉博士头衔,忙得不亦乐乎。这段时间算是胡博士和常公各得其所,配合默契的一段时间。

但过了一年多,情况就有点变化了,常公希望能够从美国争取一些援助。所以,常公经常给胡博士发一些指示,希望他在美国做这个做那个,但胡博士接到命令之后,不是考虑怎么实施,而是根据他在美国阅读报章杂志时做的剪报,条分缕析,反驳常公的种种要求。而且,经常像写演讲稿或者论文一样,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搞得常公摸不着头脑。有时候,干脆就像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一样,逐字逐句的分析和批驳蒋介石的来电。

即便是会见美国国务院和外交部的官员,胡博士也更喜欢像学者会面一样,不谈具体事务,而是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不着边际。所以,胡博士担任驻美大使期间,对沟通中美关系也没什么太大实质性的帮助,尤其是应付华盛顿的外交官僚们,胡博士太嫩了,很轻易就被别人敷衍过去了,一事无成。

对于影响美国人民,争取美国人民和政府同情、支持中国抗战,胡博士也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这是干扰美国的民主体制的正常运行,美国的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体制,美国人民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需要中国人去影响和教育。至于抗战,中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美国援助。

常公还希望,胡适到美国之后,最好能通过他的人脉,建立一个院外的游说渠道,同时再建立一个常公和罗斯福之间的私人联系渠道。但胡博士对这两个俗务毫无兴趣,实际上是他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因为他本来在美国也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尤其是政界,影响力更是谈不上。

常公为了表示加强中美关系,让胡博士转告罗斯福,请罗斯福派一个人到中国来充当顾问。常公的本意是,希望罗斯福派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来,常住中国,充当中美两国元首之间的私人联络通道。但胡博士没有理解这个意思,导致罗斯福下令选择一个了解中国、对中国有深入研究、能够帮助中国的人,最后美国也给常公派来一个教授,拉铁摩尔。

拉铁摩尔是中国边疆研究的专家,享誉学界,但让他充任常公的顾问,这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来中国之后,常公也很快发现,拉铁摩尔和白宫完全不熟悉,连外围都算不上,派他来,纯属罗斯福敷衍自己。所以,一年聘期一到,常公就没有再续聘了,让拉铁摩尔拿了高额薪水,赶紧回美国去了。

蒋介石派胡适当驻美大使,糊弄美国人,罗斯福派拉铁摩尔给蒋介石当顾问,糊弄蒋介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罗斯福这是故意的,其实完全是胡适没有理解常公的意思,也没有表达清楚。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一度主张对日妥协,蒋介石要求胡适竭力说服美国不要妥协,不要支持日本,而应该支持中国,但胡适拒绝服从命令,并且再次复电,对蒋介石的来电逐字逐句的进行了分析和批驳。

过了一段时间,常公实在无法忍受胡博士这种袖手谈心性的办外交方式,于是改派孔祥熙推荐的陈光甫去美国,专门负责争取美国援助,效率马上就提高了很多。后来因为陈光甫辞职,又改派他的大舅哥宋子文赴美,后来接替胡博士担任驻美大使,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争取美援,成效十分显著。

所以,常公对胡博士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工作非常不满。作为一个写日记的人,常公给我们留下了他对胡博士的评论,顺手摘抄几段:

1941年11月28日:此次美国对倭态度之强化,全自于自我态度之坚定与决心之坚毅,尤在于不稍延迟时间,得心应手,穷理致知,乃得于千钧一发时旋转于顷刻也,而内子力助于内,子文辅佐于外,最为有力,否则如胡适者,则未有不失败也。

11月30日:妻云,无论商家与住室,若无家主与老板娘时刻贯注全神,管理业务,则必不成其言。以鉴于历次外交部与驻美大使胡适对其使命与任务之成败几乎毫不在意而发也,此等官僚与政客无胆无能,而不愿为国家略费心神,凡事只听其成败,是诚可痛可悲之至也。因之无论家与国,皆必须有主,而且必须全赖其主者自身之努力奋斗,其他皆不可靠也。

参考: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在抗战初期在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

蒋介石日记(中国社科院抄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