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鐵礦石,品位最高的是巴西,其次是澳大利亞,然後是印度。印度的鐵礦石品位比較差,冶煉成本比較高,所以國內企業也不願意用。

巴西的鐵礦石,基本上被美國資本控制的兩家公司,也就是必和必拓和力拓控制了。澳大利亞情況稍微好一點,還沒有被完全控制,還有不少地方還在澳大利亞手裏。

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協議,原本是長期協議,每年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出面,統一和必和必拓、力拓兩家公司談判,談出一個統一的價格,一年內有效,第二年重新談判。

這個體系維持到2009年,中國鋼鐵產量達到10億噸左右的時候,情況開始有了變化,中國的鋼鐵產能佔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越來越依賴進口鐵礦石,兩拓就要求坐地起價。

中國這方面當然不肯接受,於是談判陷入了拉鋸戰,整整一年都沒能談出來一個長期協議價,這期間,國內企業也不爭氣,開始由企業私下和兩拓談判,以臨時價格進口。

因爲國內企業的不團結,最終長期協議價體系崩潰了,完全受控制於兩拓。原因不難理解,作爲鋼鐵行業的上游,鐵礦石被這兩家公司壟斷了,而中國的鋼鐵行業卻是分散的。

這之後,中國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讓中鋁集團入股力拓,也一度進行了談判,最終還是被叫停了。另一個辦法就是,在兩拓尚未控制的澳大利亞,中國企業加大投資力度,自己去開採鐵礦石,然後運回國內,供應國內鋼鐵企業。

在這期間,中國在澳大利亞有大量的投資,基本上都圍繞着鐵礦石,多數是在澳大利亞中西部荒無人煙的荒漠地區,需要中國企業自己解決相關的配套問題。

靠着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供應,中國鋼鐵行業在過去這十年裏繼續蓬勃發展,產能已經從10億噸走到了十八億噸,鐵礦石供應也基本上不再完全受制於兩拓。

但問題在於,雖然是中國的投資,但鐵礦石畢竟是在澳大利亞的國土上挖,而中國並不能完全控制澳大利亞,所以中國仍然只能受制於澳大利亞的鐵礦供應。

當中澳關係平穩的時候,這自然沒有問題,但當澳大利亞跟着歐美走得太遠的時候,中澳關係緊張起來了,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就不那麼好買了。

這其實是一個困局。要麼是回到受制於兩拓的時代,要麼是繼續受制於澳大利亞,要麼就是下大力氣升級技術,包括勘探、採掘、冶煉,都要升級,轉向從印度採購。

但這也同樣面臨一個困難,這就是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也並不穩定,在邊境問題上有分歧,關係時好時壞。如果中國以印度爲主要供應國,那麼中印關係不穩定,就無法穩定供應了。

歸根到底,還是國家實力的問題。如果中國能夠強大到,讓巴西、澳大利亞和印度不敢不把鐵礦石賣給中國,如果出了問題,中國的航母隨時可以到他們的海岸附近巡邏,什麼都好說。

其實,除了鐵礦石之外,中國還有不少東西需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比如動力煤,玉米,以及你在超市裏可能會看到的澳大利亞牛肉、羊肉,等等。

問題是,中國現在還不具備這個能力。無論巴西、澳大利亞還是印度,他們跟美國關係更緊密。什麼叫國際霸權?這就叫國際霸權。雖然中國不從美國買鐵礦石,但美國能夠讓中國買不到鐵礦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