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位列中部第一,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高達9.2%,武漢金融中心競爭力穩居中部地區首位。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分別爲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

武漢金融業在從“中部領先”到“全國一流”的蛻變中,有哪些優勢和短板?12月24日,專家、企業家們向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表示,武漢金融業還需要從業態、轉型、服務效率等方面突圍。

打造金融總部之城是業態升級的重要戰略

追溯歷史,武漢沿江一帶曾是華中地區對外開放高地。自1861年漢口開埠以來,江岸就成爲武漢金融商貿繁榮的縮影,銀行、錢莊高度集中。歷史上擁有美國花旗銀行、英國滙豐銀行等30家外國銀行和40家本地錢莊,是當時世界知名的重要進出口商埠。

當下,金融作爲經濟的核心,已成爲衡量一個區域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指標。

放眼今年的武漢,建設銀行大廈、民生銀行大廈、平安大廈、廣發銀行大廈、浦發銀行大廈聳立雲霄,在6.8公里的建設大道上聚集着27家金融區域性總部。而金融企業華麗的戶外大牌,閃耀着經濟的活力與衝勁。

5年前,全國首家由大型保險公司獨資設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泰康在線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掛牌成立,總部設立在武漢,而今已經成長爲武漢市金融科技的標杆企業,其打造的“國民級”的健康保險產品百萬醫療保險,成爲火遍全國的“網紅險”。

“泰康在線的總部設在武漢,實現了互聯網保險在保險科技、健康科技方面的深入探索和實踐,特別是與武漢大學強大的科研優勢相結合,爲科技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內核。”泰康在線CEO劉大爲說道。

國華人壽是全國性、股份制專業壽險公司,行業規模居同行業前列。2018年5月,國華人壽將全國總部從上海搬到武漢市江岸區。隨後,該公司在二七濱江區投資100億元打造的武漢國華金融中心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是其在全國佈局的第四座國華金融中心。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付永進表示,武漢區域優勢明顯,金融類高等人才聚集,武漢國華金融中心將聚集一批金融保險、文化創意等行業領頭羊,助力武漢城市功能升級。

據武漢市金融局介紹,截至2019年底,武漢擁有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的數量分別爲38家、53家和81家(含法人及省級分公司),總數位居中部城市第一位。

但第十二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數據顯示,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武漢雖處於中部區域第一,但位於區域金融中心領先梯隊中較後位置、且與全國性金融中心差距較大。其中從區域同比來看,西部地區金融中心成都、重慶綜合競爭力增速較快,東部地區南京、蘇州金融市場評價指標較突出,武漢整體金融機構實力不強、金融招商引資力度不夠、金融業評價指標有待提升、金融營商環境有待優化。

“要打造全國一流的區域中心,武漢還需要推動金融業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武漢市金融局相關人士表示,“我們需要圍繞金融中心建設發展總部型經濟。發揮武漢金融街、華中金融城、光谷金融後臺服務中心等金融集聚區示範作用,強化金融招商引資,積極吸引全國性和外資金融機構到武漢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

科技金融創新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2015年7月22日,《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獲批。這是國內首個區域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武漢城市圈成爲國內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隨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自貿區金融、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武漢金融改革創新多點開花、亮點紛呈,一個又一個特色金融服務在這裏落地生根,先行先試、創新示範、精準滴灌,不斷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

今年以來,湖北自貿區內企業出現訂單無法正常出運、貨款無法正常收回的難題,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不斷在便利化跨境投融資服務上下功夫,通過與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北分局、區內企業多次對接,成功爲某汽車零部件公司辦理外債融資業務,實現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政策首單落地。這一試點成功,爲區內企業融資開闢了新的路徑。三年來,湖北省分行累計爲湖北自貿區企業提供授信總量超過480億元,有力支持了自貿試驗區企業發展。

新的探索從未止步,金融是科技創新的忠實擁躉。2009年,在光谷有一家成立才4年多的小公司,當它正面臨銀行信貸無法彌補的巨大資金缺口時,靠漢口銀行聯合光穀人才基金給它的貸款和股權投資資金,闖過了難關。

這一幫就是11年。今年1月,這家武漢興圖新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成爲了漢口銀行“投貸聯動”試點企業裏的第一家上市企業。

擁有近40年金融職業生涯的漢口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新民,談起興圖新科就感到很欣慰。他說:金融創新的目的,不是爲了錦上添花,而是爲企業雪中送炭。

8月28日,璟泓科技向湖北證監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的輔導備案材料,湖北證監局已受理。武漢又一家獨角獸企業進入上市輔導階段。在過去4年,該公司持續獲得武漢農商行的2600萬元銀行授信,是創新信貸產品“知識產權質押貸”守護這家“獨角獸”長大。

“高新企業在創業初時,生死往往只是因爲一兩筆資金。在最艱難時刻,是知識產權抵押貸款,一次又一次幫我們挺過難關。”武漢璟泓萬方堂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斌說道。

金融創新是支撐科技產業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實施以來,武漢科技金融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漢金融機構紛紛佈局科技企業集中的東湖高新區,爲科技企業提供貼身服務。

武漢市政協常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過文俊認爲:支持湖北和武漢疫後重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應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營造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環境,擴大直接融資的比例。應將自貿區武漢片區作爲金融業制度創新的高地,以建設東湖國家級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爲契機,進一步加大科技金融創新的力度。

他認爲,創投行業是科技金融創新的生力軍。當前,應引導創投機構乘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的東風,抓住“新基建”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機會,在爲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融資服務是效率升級的重要動能

金融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爲實體紓困,是金融業的重要使命。

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上,提升金融服務、融資效率是關鍵。爲此,湖北創新建設了企業金融服務“方艙”。而武漢通過企業融資對接服務平臺——“漢融通”,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打造企業融資服務的“武漢效率”,最快可實現“3分鐘申貸、0人工介入、1秒鐘放款”。

叄拾叄號服飾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謝珊,通過“漢融通”平臺上傳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口銀行卡號等資料。不到3分鐘,46萬元的信用貸款就到賬了。她說:“這筆貸款可以幫我開出新店。”

經營五金材料的趙女士也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在線上做了“衆商貸”漢融通301模式的申請,沒想到幾分鐘後,20多萬元的貸款就到賬了,並且還可以先息後本還款,“很靈活,符合企業貸款的回款規律,我覺得壓力小了很多”。

截至8月底,武漢市中小微企業已在“漢融通”平臺成功獲得融資超1.5萬筆,共計600多億元。其中,獲得政策性紓困貼息貸款的企業3萬多家,利用財政紓困貼息資金撬動相應銀行貸款968億元。

“但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要做大,還得更多地尋求企業到資本市場上的直接融資。”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趙凱說道。

2019年武漢市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突破80家,居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第一位,較“十二五”期末增加近40家。支持小微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建立武漢市“金種子”“銀種子”動態後備庫,精細化管理“金種子”“銀種子”後備企業庫,篩選和推動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合理選擇上市路徑。

武漢市“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206家,總數較“十二五”期末增長40.1%。過去5年間,股權融資1558.46億元,債權融資2257.38億元。其中上市公司通過IPO實現融資120.79億元,通過發行公司債實現融資1210.41億元,資本市場支持了一批企業做大做強。

“相比北上廣深的上市企業數量,以及對資本市場的運用,武漢金融業還需探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分佈式數據庫等擁有新興技術的企業上市路徑,藉助抓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及後續改革機遇,爲更多企業上市提供高效、優質服務。”趙凱說道。

編輯:張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