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羅宇豪 劉曉靜 文/圖)近年來,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殯葬改革,全縣上下牢固樹立“惠民、綠色、文明”的殯葬改革工作理念,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火化率不斷提升、惠民殯葬全面實施、移風易俗深入推進、鄉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如火如荼,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羣衆滿意的綠色殯葬模式已然形成,有力助推了青神縣鄉村振興。

殯葬改革推進“順”

從近三年看,2018年全縣死亡1619人,火化1560人,火化率達96.4%;2019年全縣死亡1726人,火化1680人,火化率達97.3%;2020年1-10月,全縣死亡1333人,火化1306人,火化率達98%。人民羣衆已由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轉變爲自覺自願主動接受火葬管理,支持殯葬改革。

黑龍社區龍女谷公益性公墓

惠民殯葬政策“實”

2014年,青神縣在眉山市率先出臺《關於全面免除城鄉居民基本喪葬費的實施意見》,對具有青神縣戶籍居民,一律免除基本喪葬費;2016年出臺《關於全域推行綠色殯葬的實施意見》,全域推進綠色節地殯葬;2019年出臺《青神縣綠色惠民殯葬實施細則》,在原有惠民殯葬政策基礎上,對實施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生態安葬的,給予不低於1000元的一次性獎補;2014年至今,累計發放各類惠民殯葬資金1000餘萬元。

公益性公墓建設“快”

2019年以來,堅持以“一座墓園就是一座公園,一座陵園就是一片園林”爲目標,以“墓小、路寬、設施全,入地、打圍、綠化好”爲建設標準,積極推動鄉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滿足人民羣衆的喪葬需求。出臺《青神縣鄉村公益性公墓規劃建設實施方案》《青神縣鄉村公益性公墓管理暫行辦法》,在全縣規劃11個鄉村公益性公墓,分3年建設,預計到2021年底,可實現鄉村公益性公墓所有行政村全覆蓋。2019年以來,青神縣累計投入資金500餘萬元,建成鄉村公益性公墓6個(其中省級示範點3個),在建鄉村公益性公墓3個(其中省級示範點1個)。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基層主動“三級聯動”,注重把好審批、標準、質量“三個關口”,突出集體性、公益性、羣衆性“三個屬性”,強化制度規範、價格管控、亂象整治“三個管理”,形成青神縣鄉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四個三”工作法,實現好“生態環保、移風易俗、家風家教、文化傳承”四大功能,解決好“爲誰建、誰來建、怎麼建、怎麼管”四個問題,得到省、市民政主管部門和羣衆的廣泛認可。

西龍鎮觀音陵公益性公墓

綠色殯葬氛圍“好”

充分運用會議、微信、網絡、電視、LED、公開欄等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重點時段,多渠道、多形式持續深入開展殯葬政策法規宣傳。堅持羣衆自治,在58個村(社區)全覆蓋建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引導羣衆移風易俗、文明治喪,綠色殯葬政策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獲得羣衆普遍認同。

助推鄉村振興成效“顯”

以墳墓生態化改造爲突破口,革除喪葬陋俗,深化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今年以來,全縣共有300餘位逝者進入公墓安葬,較之前零散葬節約土地近90%,爲羣衆節省資金600餘萬元。

下一步,青神縣將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健全完善長效機制,依法依規,紮實、穩妥、有效推進專項整治和摸排工作;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力度、整治力度和督查力度,確保專項整治工作措施落地落實;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把摸排整治成果廣泛轉化應用於日常工作和創新管理之中,努力開創青神殯葬改革事業新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