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

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莫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空留深深悔恨時”,才真正明白老話的寓意所在。

相傳歷史上兩位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一位活到73歲(虛歲)、另一位更是活到了84歲(虛歲)。民間出於對兩位先師的尊重,認爲一切皆都不能超過先師的標準。所以也就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俗語。

雖然這句話放在現在來看,的的確確是有些離譜。難道人一活過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就必須要請去“喝茶”嗎?因此有不少人對這句話的真僞程度產生了質疑。

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確實有些離譜,但在古時候這句話卻是人們對人生的一種美好寄託。在過去因爲醫療、衛生條件的極端落後,造成人們平均壽命也僅僅在30~40歲之間,活過六十六歲就已經算得上是“高壽”了。所以七十三、八十四就是人們所企及能達到的高度。

與人年紀相關的話有很多,在民間還流傳着:“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塊肉”的一種說法。在當時有“人過七十古來稀”說法,壽命能超過70歲的更是罕見。一個人如果能活到六十六歲就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子女們爲了能讓老人延壽,故此在家中老人過“六十六”歲大壽時,都會想方設法地來“破解”這道“老年”坎。

帝王將相有祈天、拜地的求壽方式,民間也有各地的土辦法:有的地方要求做女兒的(如果沒有女兒的就讓兒媳婦代辦),在老人過六十六歲大壽這一天,要買6兩肉餡、揉6兩面、幷包上68個餃子。

這68個餃子其中兩個是敬天地,而剩下66個餃子則要求老人在一天之內喫完。寓意着女兒替父母補了這塊肉,老人從此之後就會永遠健康長壽了。

也有的地方是老人六十六生日這天,當閨女的要買一刀肉來孝敬父母。這塊肉一方面是孝敬父母的,但其中也有一些奉上一些好喫的,以便堵上閻王的嘴好不讓他來找父母的麻煩。

也有的地方不僅要包66個小餃子,同時還讓過壽的父母系上女兒買來的紅腰帶,這其中大概也有驅邪辟魔、增添福壽的寓意吧。有些地方則是要求女兒在父母六十六大壽之時,務必要買一條新鮮的活鯉魚做爲賀禮拜上。

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來爲老人過六十六大壽,但爲什麼會有這樣古怪的習俗呢?恆實想大概是兒女都是父母心頭掉下來的一塊肉。而女兒嫁出去則代表着父母丟了一塊肉。那麼在父母過六十六歲大壽時,出嫁的女兒準備一塊肉做爲賀禮,一方面彌補了這份名義上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兒女對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與美好祝願!

如今現代人的壽命從根本上提高了一大截,不少六七十歲的人也依然看不出一絲的老態,但不少人卻依然還是比較忌諱這些老年“坎”。現代社會還有人信這些老話?難道社會越進步思想越來越退步了嗎?

在恆實看來並不一定會是這樣,追根究底老人應該還是期望能夠討一個吉利,盼望着能順順利熬過這些老年“坎”,以求能和子女家人走過更長的人生歲月,纔是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吧!

“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事實證明它僅是一句民間俗語而已,它和“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一樣,沒有一絲地科學依據可偱。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也在不斷地改善,只要心態好,不自求煩惱,活到九十也並不稀奇,如果再注意良好地起居習慣,那麼長壽百年也不是什麼奢求!

對於我們後輩而言,瞭解這些老話俗語也是在警醒我們:不要一味忙於工作而忽略了父母。要給父母更多的關心與愛護,莫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空留深深悔恨時”,才真正明白老話的寓意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