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王世坤是安徽阜陽人。在15歲左右,他和三哥王世春先後患上了肌萎縮(漸凍症)病,這些年來,雖然四處治療,但是一直不見效果。前幾年,父母過世後,尚能行走的王世坤照料因肌萎縮導致癱瘓在牀的三哥。爲了報答社會對他和三哥的關心照顧,兩人商量後做出了共同的決定: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國家用於研究。

12月7日,被病魔折磨了近40年的王世春走完了自己不幸的一生。當他閉上眼睛的前一刻,還直直地盯着櫃子上的那本遺體捐獻榮譽證書,並有氣無力地對弟弟王世坤說:一定要幫他完成遺體捐獻的心願!當看到弟弟點頭答應後才慢慢地閉上眼睛,並在嘴裏不停地說着:捐…捐…圖爲2020年12月10日,王世坤展示三哥王世春的遺照。

據王世坤介紹,他一共兄弟5個,自己排行最小。“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我們兄弟5人中,就有3人患有這種肌萎縮病。我二哥,三哥和我。我大哥和我四哥身體都是正常的。我兄弟三個患病的時候,差不多都是在十幾歲的時候。其中,我二哥得病最快,在38歲的時候就因併發症去世了。”

王世坤說,他們兄弟幾個在小的時候,身體都很棒,以至曾被村裏的其他村民羨慕。“那個時候,左鄰右舍見了我們家的人都說,王家幾個兒子長得虎頭虎腦得,真誇我們家有福氣!因爲當時農村幹活靠得都是勞力,所以誰家要是有幾個男娃,就意味着門戶大,都是會被村裏人刮目相看的。”圖爲2020年12月10日,王世坤展示自己因病變形的雙手。

讓王世坤引以爲驕傲的是,在小的時候,他就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有力氣,無論是摔跤,還是鬥雞,一直就很少有人能勝了他。“夏天的時候,農村孩子都喜歡到村旁邊的河裏游泳。別的小夥伴遊幾米遠就累的不行了,10多米寬的河面,我一口氣能游出去,中間都不帶停的。”

然而,讓王世坤沒想到的是,他和兩個哥哥一樣,都是在15歲左右的時候開始的。“那個時候,我的二哥已經患病了。這種病在農村還比較少見,因爲其他人患病一般都會影響食慾,喫飯沒有了胃口。可是,我哥得的這病,不耽誤喫飯,就是光喫飯不長肉,而且還越來越瘦,越來越沒有力氣,慢慢地連一點普通的家務都幹不動。”

在發現自己喫飯不長肉,而且身體消瘦的情況之後,王世坤還堅持外出打了兩年的工。“當時,病情不算太重,還能在工廠裏乾點輕活。可是,到後來,身體就漸漸瘦了下來,身上沒有了力氣不說,兩隻手也開始抽筋變形,到最後連手指頭都伸不直了。”

王世坤說,到了他和三哥患病後期,年邁的父母承擔起了照顧他們兄弟倆日常生活的重擔,爲他們四處求醫。“別人喫藥都是按包拿,我和三哥倆喫藥都是按盒買,一次都是買個三五盒回來。到了農忙季節,田裏的農活都是父母來做,我病的病情不是太嚴重,也會經常隨着父母一起下田,撿一點輕鬆的活幹。”

到2016年的時候,父母先後去世了。從此,照顧三哥的重擔便落在了王世坤的肩上。“這幾年,隨着病情加重,除了可以拿着掃把打掃一下衛生外,我連一些其它的輕活也幹不動了。每天在家就是做點簡單的飯,然後給癱瘓在牀的三哥端喫端喝。我身高有1.7米多,除了臉上看着有肉外,身上已經乾瘦乾瘦的,整個人現在都沒有100斤了。”

王世坤說,在他和三哥生病的這些年,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他們十分關心,享受到了能享受的醫療政策和生活補貼,讓他們衣食無憂。“聽醫生說,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來治療這種病。所以,就想爲國家的醫學做點貢獻,等去世後把遺體捐出去,作爲醫學研究,以此來回報社會對我們家的關心和幫助。去年春節,當我把這個想法和三哥說了之後,他說,他也要捐獻遺體。就這樣,我們兄弟倆個一起簽了遺體捐獻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