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攝影師在路過一個街頭時,看到一名孩子趴在路邊桌上寫字背書,一雙小手被寒風吹得發紅,但她不爲所動,依然全神貫注學習着。攝影師不禁被眼前孩子勵志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俏俏地靠到近前抓拍了幾個場景。事後,攝影師從孩子母親那裏瞭解到,這名小女孩叫李子萱,今年7歲,上小學一年級。“孩子比較有志氣,學習從來不讓家長監督操心。要是問她將來幹啥,她都會說,考大學。”

據孩子的母親王女士介紹,她和丈夫都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因沒有文化和技術特長,夫妻倆平日裏只好以做防水爲生,孩子則在附近的一所學校就讀。“我和丈夫是在10年前結的婚,結婚之後我們就進城了。農村老家也有幾畝土地,農忙的時候回家收打莊稼,等種完下一茬後就又回到城裏繼續務工。”

在一開始的幾年裏,王女士和丈夫就這樣過着“候鳥”一般的生活,直到女兒小萱出生後,這種生活規律纔算有所改變。“小萱出生後,因爲需要照料,到了農忙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小萱的爸爸回家。我在城裏一邊帶着孩子,一邊守着生意。”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是因爲從小看到了父母太多生活艱辛,小萱萱的性格與同齡的孩子有着明顯的差異。“這孩子不但比別的孩子特別懂事早,而且小小的年紀內心還特別要強。從上幼兒園到現在小學一年級,成績在班裏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要是有一次成績考得差了,回到家裏都會哭鼻子。”

和其他生意不同的是,做防水生意十分不穩定,有生意的時候,會連續忙上十天半個月;遇到閒的時候,會在一兩週時間內碰不到一單生意。王女士說,閒的時候,一般都是到一個固定的路邊上等活。如果是遇到星期天,孩子就會跟着她一起來等活。

“孩子自制能力也比較強,怕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任務,每次來的時候,都會揹着書包過來,要麼寫字,要麼背書。”王女士說,小萱萱在做作業的時候,偶爾也會有小朋友跑過來玩,但孩子的定力很強,不把作業做完是不會隨便跑出去玩的。

“有時遇到不會寫的字或者作業,女兒都過來問我。可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我算是一個有文化的母親吧。”王女士說,其實,她也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她看來,現在小學的文化知識越來越難了。有時遇到自己不會的字,就讓女兒用拼音來代替。“現在還能輔導得了,要是上到小學四、五年級,恐怕就輔導不了。到那個時候,只能給她報課外輔導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