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宋統治的三百年中,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列,是當時最爲先進、最爲文明的國家。 ——著名史學家,漆俠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大抵就是個大腹便便的土豪,空有錢財,但卻懦弱無能,在對待北方外敵入侵時,常常是以保守、忍讓的態度來對待,以至於爲了求和,趙構秦檜甚至謀害了著名抗金將領岳飛,留下了千古罵名。

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宋朝確實是一個非常富庶的王朝,從流傳下來的《清明上河圖》的繁華就可見一斑。但最能夠說明問題的,還是確切的數字是最令人信服的。

根據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兼歷史學家麥迪森的研究發現,當時的宋朝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而且遠遠超過了西方諸國,在宋朝的奠基之下,直到15世紀西方開始三角貿易之後,才慢慢追上了我國。

而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是因爲他經過各種史料計算出了當時宋朝大致的GDP。在公元960年,趙匡胤剛剛建國的時候,宋朝的人均GDP就已經達到了450美元(以1990年美元價值爲基準),相當於在1990年的時候人均收入爲3500元左右,比90年代的很多家庭的收入還要高。

而到了宋朝末年,大概13世紀初時,人均GDP更是達到了600美元,而中世紀的歐洲僅僅爲439美元,還比不上宋朝初年呢。而且在靖康之亂之前,宋朝的人口就已經破億了,GDP總量更是傲立於世界之巔,宋朝一個王朝就佔去了當時全球1/5的GDP,可見當時的富庶程度了。

再具體說的話,宋朝時被公認爲清官的包拯包青天,他一生清廉,但從未窮困潦倒,因爲光是他俸祿就十分之高了。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在28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從此進入了仕途。但因爲父母年邁十分思念他,因此當官沒多久的他乾脆辭了官,在家中陪父母,就靠着種地養活一家人。

父母相繼走後,包拯繼而又守孝六年,直到1037年的時候才重返仕途,成爲了天長知縣,而僅僅只是知縣,他每月的俸祿也有90兩銀子。宋斤一斤是640克,一斤爲16兩,算下來當時的一兩爲現在的40g。

也就是說,包拯作爲知縣的月俸就達到了3600g銀子,按最新的銀價5.4元/克,相當於每月的收入也有現在差不多2萬元了,而且當時的生活成本是比現在低很多的,因此包拯在當知縣時,就已經相當富裕了。

公元1056年,包拯受命權知開封,這也是我們印象中包青天官場中最著名的官職了。而作爲開封府一把手,他每月的俸祿更是達到了恐怖的1500貫,按照宋朝的換算關係,1貫即爲1兩,也就是說,他每月的俸祿就達到了32.4萬元!

而且這還只算上了他的固定月俸,古人的俸祿發放除了錢之外,還有糧食、柴禾、乾草、布匹、絹綢等等各種收入以及相關田地、山林等等,加上有時皇上的賞賜獎勵等等,包拯的月收入更是遠遠超過了計算下來的32萬元!

除此之外,包拯在當開封府尹之時,同時還兼任樞密副使、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等等官職,而這些官職的俸祿都是可以疊加的,因此包拯的收入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了,總計算下來,包拯的年收入超過了1300萬!

也正是因此,包拯根本沒有理由去貪,因爲他已經足夠富裕了。而之所以當官能夠又如此之高的俸祿,這是因爲當時宋朝實行“養廉”政策,所謂養廉就是給予當官的足夠的錢,這樣他們就不會去貪了,簡直“計劃通”啊!

宋朝除了經濟和文化之外,其實在軍事上的賬面實力也是很強的。唐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火藥,但是卻沒用用於軍事,但是在宋朝時已經將火藥用於軍事了,只是因爲當朝者爲了自己的利益太過保守,以至於最後宋朝被滅。

而宋朝的整個興衰史以及包拯的故事,都記錄在了《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1-9卷》此書中,這套書原價328元,現價只需要258元,一共有9本,每本平均不到30元,還是比較划算的,因此推薦給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