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两千年,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诗歌形式的艺术边界,韩愈以文为诗,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周邦彦以赋为词,他们都革新的诗词艺术的风貌,拓展了诗词艺术的表现形式。

到了近现代,古典诗词这种文学艺术形式已经式微,就如曾经照耀千年的太阳,缓缓沉入了历史的长河。

而毛主席诗词,便是这落日最后的余晖。

在这古典诗词没落的时代,毛主席依然在探索古典诗词更多的可能性,他常用古典诗词来描写重大历史事件与政治局势,极大地拓展了古典诗词的主题内容。毛主席还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词中,开创了以寓言为词的新体式。

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毛主席的这首《念奴娇·鸟儿问答》,写于1965年,是一首政治寓言词。在这首词中,毛主席没有直接的抒情议论,而是在词中塑造了“鲲鹏”和“蓬间雀”的形象,通过二者的对话,以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的苏联修正主义。

词的开篇,毛主席化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鲲鹏展翅高飞,直上九万里高空,在高空中翻动翅膀,便形成了大风。扶摇和羊角都是指旋风大风。

接着,毛主席以九万里高空上鲲鹏的视角,望向人间,以人间乱象隐喻当时混乱的国际局势。鲲鹏向青天,往下一看,直看到人间城市,处处炮火连连,弹痕满地,这样的场面,吓住了蓬蒿间的麻雀,它哀叫连连,四处飞跃。

于是,鲲鹏便问麻雀要去哪里?麻雀说要去有仙山琼阁的仙境,那里签订了条约,一片祥和,还有土豆牛肉这些吃的。三家条约,是指1963年7月至8月,苏联与美、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土豆牛肉:赫鲁晓夫曾将他所谓的“共产主义”总结为“需要有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

看到麻雀不切实际的幻想,鲲鹏怒斥不要放屁,并放言世界将天翻地覆。

毛主席这首词,塑造了“鲲鹏”与“蓬间雀”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鲲鹏是飞在九万里高空,而麻雀却只能在蓬蒿间飞跃,于是,当面对人间炮火时,鲲鹏能目光高远,心中无惧,而麻雀就吓得叫苦连连,并将自己的生存权,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寓言的形式,使得毛主席这首词讽刺意味更加浓厚,读起来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立意深刻。

以寓言为词,古之未见,这可以说是毛主席的艺术创新,可以并没有后继者,也就没有形成足够的艺术影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