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辛棄疾的一首經典詞作《摸魚兒》。

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爲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由詞前小序可知,這首詞寫於淳熙六年(1179),這一得辛棄疾由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離開湖北前,同僚王正之在衙內乖崖堂小山亭設宴爲辛棄疾餞行,辛棄疾在宴會上寫下了這首詞。

詞一開篇,便將人帶入無限的傷感之中,“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春天是多麼美好的季節了,繁花盛開,萬物生輝,然而春天離去得那麼匆忙,那枝頭的鮮花,還能承受幾次風吹雨打呢?

美好的春天,是最值得珍惜的,“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珍惜春天的人,卻經常害怕花開得太早,因爲花開得早,也就落得早,更何況,現在已經是暮春時節,無數的花已經落了,這無疑讓惜春的人無限感傷。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稼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章,詞意殊怨,然姿態飛動,極沉鬱頓挫之致。“更能消”三字,是從千回萬轉後倒折出來,真是有力如虎。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春天啊,你暫且留下你的腳步吧,你難道沒有聽說,那連天的芳草,已經阻斷了歸路。“歸路”一詞,既指春天的歸路,也指詞人歸家的路。春天的歸路終無可阻,但人卻滯留天涯,終不可歸去。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可是,春天不管你怎樣挽留,它不發一語,依然匆匆離去,只有屋檐上的蜘蛛網,還在整日殷勤地挽留,但也只網住一點暮春紛飛的柳絮。

春天象徵着美好的年華,象徵着內心美好的願望。年華像春天一樣逝去,內心的美好願望,還能經受住幾次風雨摧折呢?

詞的下闋用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的典故,寫詞人的志向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長門即長門宮,皇后陳阿嬌失寵,被幽禁在長門宮中,她聽說司馬相如辭賦寫得好,於是奉黃金百萬,請司馬相如爲自己寫賦,司馬相如爲她寫了《長門賦》,呈給漢武帝,武帝讀後很感動,陳阿嬌復得寵幸。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麗,文人常用來比喻自己的才華與情操。相如賦:即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深居長門宮中的陳阿嬌,多麼希望得到皇帝的寵幸,但約定的佳期一再延誤,因爲她那美麗的容顏遭人嫉妒,被人中傷。即使能有千金,買得司馬相如的辭賦,但自己內心的脈脈深情,又能向誰訴說呢?阿嬌能向武帝陳情,但詞人心中的志向,卻無人理解,不知向誰訴說。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玉環飛燕,即楊玉環趙飛燕,古人認爲這二人善妒惑主,是紅顏禍水的代表,在詩詞中常用來比喻小人。

你們這些搬弄是非的人,不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沒有看到,楊玉環趙飛燕,都化作了塵土。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內心的鬱悶,最讓人痛苦,且不要去倚着高高的欄杆遠望,那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濛之處。

爲什麼夕陽會讓人斷腸,因爲夕陽落下,一天又過去了,春天又過去了一天,年華又逝去了一天。時光如此急促,但內心的理想卻始終無法實現,怎能不讓人斷腸呢。

梁啓超《藝蘅館詞選》:“迴腸蕩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