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持續放大“後雙創周”效應,成都高新區提出以菁蓉匯爲核心輻射周邊3平方公里建設成都創孵社區。2020年9月在2020雙創生態升級發展峯會上,成都高新區向全國正式發佈“成都創孵社區”,以菁蓉匯爲核心,北至天府三街,南抵區界,東至天府大道,西至劍南大道,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菁蓉匯的放大版,是創業大街的升級版。

自發布以來,創孵社區建設到底如何? 和小創一起聚焦以下“四個社圈”。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營造高效率“治理圈”

以黨建引領產業社區發展理念,打造“職能局+社區+理事會”業界共治模式,形成黨建聯盟,以多形式高品質的黨建活動爲載體,推進社區高效能多元治理,精準服務企業員工和居民的多樣需求。

聯動建制社區黨委居委會,徵集企業黨員志願者整理歸位創孵社區內共享單車,治理創業街區風貌,營造良好創業環境。

聚焦主導產業搭建細分領域“孵化圈”

重點打造菁蓉匯、知識產權金融大廈、中國-歐洲中心、阿里巴巴西部基地、騰訊大廈等10處載體,聚焦產業細分領域孵化高能級企業,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羣,營造專業創業孵化的微生態。

數說:

擁有42家孵化器和衆創空間,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家,國家備案衆創空間3家,省級孵化器2家,省級衆創空間5家,市級孵化載體13家;

在菁蓉匯打造2棟新型研發機構大廈,已聚集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研機構,實現從0到1技術突破;

培育高層次“四派人才”企業23家,估值過億企業20餘家,建立梯度企業培育體系,培育種子期雛鷹企業123家,瞪羚企業38家,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1家和科創板上市企業1家,企業從業人員超45000人。

發佈以來,舉辦各類創孵活動50餘場,參與人次超過3萬人(次)。

突出三大融通建立創新創業“融通圈”

以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21年經濟工作爲指引,重點推進創新聯合體、大中小企業融通和國際國內融通三大工作。

數說:

打造創新聯合體。引導大企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已建設長虹AI實驗室、聯通5G+AI創新中心、縱橫5G網聯無人機創新中心、華棲雲AI創新中心、星時代宇航AI衛星創新中心、啓英泰倫AI芯片創新中心等項目。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設立“三平臺一專員”(搭建線上對接平臺、科創投平臺、持續發佈平臺,創新設立“融通專員”)。截止目前已發佈18份“機會清單”,徵集企業需求清單78份,納入融通服務平臺企業550家,促成融通對接220次,融通專員撮合對接30次。

探索國際國內融通。已搭建iF成都設計中心、中韓創新創業園、中國-歐洲中心等國際交往平臺。中韓創新創業園入駐對韓服務衆創空間5家,線下韓資或中韓合資企業29家,2020年中韓園區外商投資實際到位3.22億元,舉辦線上線下中韓創新創業活動17場。中國-歐洲中心已引進項目總投資20億元,成功舉辦第十五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中歐企業配對洽談達1000餘次。

打造創新活力場景建設高品質“生活圈”

打造“科技+自然+人文+生活體驗”的新生活圈,滿足創新人羣生活需求,成爲吸引創新要素聚集的“催化劑”。目前創孵社區已擁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公園城市環境。

今年11月在菁蓉匯設立成都首個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開設3個充滿“雙創風”的雛鷹、瞪羚、獨角獸班,極大緩解了園區員工子女上學難、距離遠等問題。

下一步成都創孵社區將:

重點打造創新聯合體。深入推進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實現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小試中試平臺、技術成果等資源共享,活躍創新活動。

推動龍頭企業與iF合作。充分利用iF成都設計中心已匯聚的豐富國際設計公司資源,將iF的設計服務融入龍頭企業孵化器體系,優化平臺的國際資源,探索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融通創新模式。

梳理“五大創孵社區清單”。即資源清單、大企業需求清單、中小企業能力清單、服務需求清單、專業機構服務清單,打造創孵社區“社羣雲”平臺,充分發揮“融通專員”作用,實現資源高度整合和有效對接。

改善創孵社區小環境。拓寬休憩綠地、打造鮮明創業文化標識,豐富創業人羣閒情逸趣活動,提高創業者生活品質,提升創孵人幸福感和獲得感,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等創新要素加速匯聚,激發企業發展新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