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稱,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或將納入到中小學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

新的時代,中小學教學需要新的改革,內容應該與時俱進。如果將這門課程作爲選修或課外課,增強中小學生的一些應用能力,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將其作爲必修課,無疑是會違背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初衷的。

一方面,中小學現階段應該減負,而不應該加負。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基礎能力的提升。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體育、美術……,孩子們的基本課程已經很多,不能再爲他們增加負擔,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愛而不是產生厭倦。

另一方面,中小學教育中一味兒添加編程等應用性的知識,必然導致基本教學內容的缺失,最終得不償失。他們的學習時間有限,不好好的鞏固基礎知識,今天學計算機,明天學編程,後天還得學更新的應用技能,無疑培養的都是技術工人,無法培養具備基礎素質的創新人才。

更嚴重的事,現在的編程課已經在商業化上很嚴重了,國內的編程培訓已經很暴利了。把編程納入基礎教育中,無疑爲這個行業的商業化推波助瀾。倒不是擔心家長們的錢包,關鍵是孩子們的週末又得浪費掉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了。

還有更加讓人不放心的是,編程讓孩子沉溺於電腦和手機的時間大大的提前了,對於身體和精神都是比較大的傷害。

基礎教育要培養孩子們的基礎能力,他們的教育決定了我們這個國家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如果將編程的位置放的太重,無疑將繼續讓我們的科技在應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無法在基礎科學上有更多的建樹,最終的結果還將是基礎科學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爲創新人才計,爲孩子們的天真和快樂童年計,還是堅決反對將編程納入基礎課程,尤其不能作爲考覈的內容。這隻能是愛好,而不能是硬核的實力,如果真要說硬核,這種編程是硬核抹殺創造力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