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30萬級的大五座SUV,本田雙子星U-RV和冠道是沒辦法忽視的選項,你要說掌握了哪些財富密碼,無非是大、大、大。

前排大,後排大,儲物空間大,甚至福特也好奇這倆車在中國的成功,高層要求買一批車發回底特律研究。

除了可以打麻將的後排,UR-V和冠道很大程度代表了多數國人的喜好。

外觀大氣,內在符合人性化,坐着舒舒服服的,很符合家用車的標準和需求。

最被人詬病的頂多是動力,尤其是1.5T+CVT這樣的"佛系"組合,很多人認爲這麼大一車,單純用1.5T這樣的小排量渦輪機一定肉得不得了。

畢竟賬面數據寫的是,1.5T"僅僅"193馬力和243牛米,UR-V卻有4.8米車長,接近1.8噸的車重,怎麼瞧都是小馬拉大車。

但一踩油門,1.5T UR-V前段給你的體感不慢,大概20%-30%的油門開合就有40-50%的動力輸出,在擁擠和限速80KM/H的城市道路開着,這車沒有那麼笨重。

以至於UR-V用着1.5T,在時速60KM/H以下,實際的體感加速沒有很拉跨,怎麼說這也是一款10秒破百的大號SUV。

何況這本來是一款家用車,動力根本不是目標消費者追求的,最重要的是平順好開和響應積極。

除了急加速和後段加速,1.5T UR-V很好地延續了本田"很響亮"的傳統,發動機一直在刷存在感,這時候的衝勁卻有些捉襟見肘了。

如果更好地抑制這副1.5T的噪音,UR-V的行駛品質應該有不小的提升,符合這車的形象和定位,估計對銷量也有提振。

CVT一如既往的平順,無論是起步、低速蠕行或者換擋,你簡直不知道這玩意的存在,頂多在油門到底的時候,CVT的反應總是慢了幾拍。

很顯然,這車不是用來激烈駕駛的,畢竟多數時間是承載家人的交通工具,好開和舒服纔是最重要的。

底盤沒有了本田以往的生硬和顛簸,調校完全是舒適的大船風格,面對道路的顛簸無不是軟綿綿地過濾,坐在車內基本感覺不到路面的變化。

轉向屬於輕飄飄的風格,一根小拇指就轉得動,轉向比不大,低速挪車也不覺得這車的尺寸有多大。

對於目標消費者來說,UR-V主要亮點是外觀內飾和超大後排,1.5T呢也足以應付家用需求,至於網友說的"小馬拉大車",說真的不是很重要了。收藏

但一踩油門,1.5T UR-V前段給你的體感不慢,大概20%-30%的油門開合就有40-50%的動力輸出,在擁擠和限速80KM/H的城市道路開着,這車沒有那麼笨重。

以至於UR-V用着1.5T,在時速60KM/H以下,實際的體感加速沒有很拉跨,怎麼說這也是一款10秒破百的大號SUV。

何況這本來是一款家用車,動力根本不是目標消費者追求的,最重要的是平順好開和響應積極。

除了急加速和後段加速,1.5T UR-V很好地延續了本田"很響亮"的傳統,發動機一直在刷存在感,這時候的衝勁卻有些捉襟見肘了。

如果更好地抑制這副1.5T的噪音,UR-V的行駛品質應該有不小的提升,符合這車的形象和定位,估計對銷量也有提振。

CVT一如既往的平順,無論是起步、低速蠕行或者換擋,你簡直不知道這玩意的存在,頂多在油門到底的時候,CVT的反應總是慢了幾拍。

很顯然,這車不是用來激烈駕駛的,畢竟多數時間是承載家人的交通工具,好開和舒服纔是最重要的。

底盤沒有了本田以往的生硬和顛簸,調校完全是舒適的大船風格,面對道路的顛簸無不是軟綿綿地過濾,坐在車內基本感覺不到路面的變化。

轉向屬於輕飄飄的風格,一根小拇指就轉得動,轉向比不大,低速挪車也不覺得這車的尺寸有多大。

對於目標消費者來說,UR-V主要亮點是外觀內飾和超大後排,1.5T呢也足以應付家用需求,至於網友說的"小馬拉大車",說真的不是很重要了。

相關文章